Previous Next
深圳特區建立四十周年,香港與深圳銳意打造「雙城經濟」及發揮雙引擎功能,曾任規劃署署長、理大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總監凌嘉勤接受《星島日報》專訪時提到,當兩城相隔愈近、人口愈多及本地生產總值愈高,彼此引力就會愈大,可產生無限的發展潛力。他留意到兩地之間尚有四個策略性位置,包括洪水橋新發展區、河套區、羅湖口岸、蓮塘香園圍口岸,未來需要研究透過興建地鐵站或建立新過境通道,進一步打通跨境交通的「經脈」,藉此「拉近」兩城距離。其中,正在重建的皇崗口岸,未來可增加三百多公頃可用地,可發展為中港的高新科技合作區,加強兩地聯繫尤其舉足輕重。 記者:陳筠怡歐志軍

香港早已與深圳奠定合作基礎,作為資深規劃師的凌嘉勤向《星島日報》指出,香港目前及未來均與深圳有很多聯繫,特別是經濟聯繫,預期雙方關係只會愈來愈密切。他提到區域地理及發展的引力模型概念,當港深兩個城市人口規模愈大和本地生產總值(GDP)愈高,加上兩地之間距離愈近,其引力亦成正比,會隨之變得愈大。

GDP愈高彼此引力愈大

凌嘉勤稱,引力具體的表現可從五方面體現,包括人流、車流、貨流、資金流以及訊息流,香港有七百多萬人口,而深圳常住人口有一千三百萬,管理人口亦約二千萬,兩個城市居民日後不可避免地往來,合作潛力龐大。他續指:「兩地政府有責任令『五流』暢通及減低其成本,包括減少交通時間、交通費、舒服地過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