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侵襲下,醫管局削減非緊急服務手術,但有醫生指有緊急治療需要的病人都受影響。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的「暖心行動」今年二月初開始,以貼近公院價錢為醫管局輪候「通波仔」病人做手術,已為近一百六十人完成「通波仔」;中心主任林逸賢指,當中兩成人患急性冠心病,但無法即時在公院做手術,五分之一急性心臟病發者更有猝死風險,情況絕不理想。醫管局反駁,有緊急醫療需要的病人抵達公院後,均會獲第一時間救治。

記者:朱海棋

「暖心行動」由二月開始至本月十三日,已照顧一百六十一名輪候醫管局服務病人,年齡中位數為六十六歲,男性佔六成七、女性佔三成三,九成四人都要「通波仔」;八成人有穩定性心絞痛、兩成人急性冠心病。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心臟科專科醫生林逸賢指,兩成緊急心臟病病人未得到醫管局服務,需要參與計畫才「通波仔」,估計跟疫情削減服務有關,醫管局先服務最緊急病人,其他病人都要回家等候,認為情況絕不理想。

他指,病人血管可能本來已閉塞,突然出現血塊進一步令血管收窄,情況超過三十分鐘就變成情況緊急,心臟肌肉缺氧容易壞死,並釋放酵素令指數升高,臨牀上一旦留意到心電圖轉變及酵素升高,都要即時入院,否則五分之一病人會猝死。他又透露,今次計畫中有四成二病人三條血管閉塞,即每條閉塞血管七成面積有栓塊阻塞,形容情況誇張,「你想像一下,以前我們只放一兩個支架(一條閉塞血管使用一個支架)」。

醫管局反駁:緊急服務正常

任職地盤工人、五十二歲的陳先生,因胸口痛求診私家醫生,十月二十三日獲轉介至公院急症室,醫院安排他明年一月十九日做手術。不過,他每日仍然飽受胸口痛楚之苦,兒子留意到「暖心行動」後便為他報名,本月十一日會見林逸賢、十三日接受「通波仔」、十四日出院,整筆費用約十萬元,使用了三個支架。

林逸賢指,醫管局「通波仔」手術屬自費項目,病人先要繳交七萬四千元按金,實際費用則視乎使用支架等數量,而大部分「暖心行動」病人費用介乎六至十萬元,現已將計畫恒常化。林逸賢又稱,陳先生兩條血管閉塞九成多,而且工作屬勞力活動,對其身體壓力甚大,但醫管局亦只能安排三個月後才做手術,不過相信公院心臟科醫生資源有限,已作努力分流。

醫管局指,公院緊急服務一直維持正常,包括創傷、急性心肌梗塞、中風等,會第一時間救治有緊急需要病人,並積極與私營醫療機構商討,分流醫管局病人到私家醫院。


原文刊於《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