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年即將完結,政府的《香港貧窮情況報告》準備於本月出爐。去年由於反修例示威及扶貧委員會委員夾期問題,討論貧窮情況的會議一拖再拖,最後到十二月中公布時更不設記者會講解。據聞,今年同樣有類似情況,受疫情、《施政報告》延後公布和遷就委員開會時間等因素影響,會期一改再改,由十一月底,延至十二月初,最新日子是本月二十二日。

今次發表的將會是《2019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報告內容和數字仍在整理當中,據悉去年本港貧窮情況比二○一八年更為嚴峻。有知情者透露,二○一九年政府扶貧工作艱鉅,受到社會動盪和中美貿易戰兩大因素影響,兩者對香港經濟造成沉重打擊,預期政策介入前的貧窮人口將比上次一百四十萬六千人為高。知情者又提醒,貧窮情況報告數據有滯後情況,只能顯示去年情況,至於今年香港經濟因疫情停頓的數字則仍未能反映,相信到明年公布的貧窮情況數字會更嚇人。

不過,二○一九年政府曾推出多項新扶貧措施及一連串紓困措施,這些措施的扶貧力度有多強,政策介入後(恒常和非恒常措施)可以令多少人脫貧,則有待揭曉。

另據聞扶貧委員會在較早前的會議商討香港貧窮情況時,曾出現一些爭議。會上政府曾經提出要改善政策介入綫,包括考慮是否將政策介入後,恆常現金、非恆常現金與非現金支援的情況合併,希望社會能更清晰見到政府的扶貧成效。另有傳曾經有聲音提出是否要連政策介入前的數據都一併裁走。

各委員對合併政策介入綫均有不同意見,其中社協幹事施麗珊就質疑如何量化公屋的扶貧力度,「一家四口得一萬元收入,由劏房轉公屋可能租金負擔減少,但不代表那家人已經脫貧。」她又指,一次過措施在外國亦不會計算,既然政府希望計入,倒不如轉成恆常化。至於其他民生措施例如長者兩元乘車優惠,她認為這是多數人都可享受的措施,不算精準扶貧。

另一委員、民建聯葉文斌則贊成要改善政策介入綫,希望政府想出更好的辦法,例如新增更能反映政府扶貧現實的輔助綫,亦要向社會講清如何量化非現金措施。他並說,社會常側重討論政策介入前的貧窮人口數字來批評政府愈扶愈貧,是一種誤解,但他加入扶委會一段時間都不見政府對症下藥改善,「可能怕被罵篤數,一直拖字訣。」

究竟新一份《香港貧窮情況報告》有無任何改動?據本報了解,政府最後決定保持透明度,原來會出現於《報告》內的數據分析及相關研究結果仍會繼續公布。

杜良謀
大棋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