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下午發表《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定出中期目標將都市固體廢物人均棄置量,較現時逐步減少40至45%,同時將回收率提升至55%;長遠則期望於2035年達致零堆填。藍圖還提到,當局會分階段管制即棄塑膠餐具及探討處理其他單次使用塑膠的需要,期望首階段的管制可約於2025年實施。

黃錦星指出,在「惜物、減廢」的基礎上,在藍圖中提倡「全民減廢.資源循環.零廢堆填」更進取的願景。而為配合香港力爭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路向,必須更積極低碳轉型,建立更完備的轉廢為材或轉廢為能配套設施,發展循環經濟,支持綠色就業機遇,長遠邁向廢物更全面資源化,減廢又減碳。

黃錦星透露,政府會在短期內就推行新的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畫,開展為期3個月的公眾諮詢。相關的先導計畫亦已於上月開展,在人流合適的地點分批設置共60部逆向自動售貨機(即「入樽機」),引導大眾交回塑膠飲料容器,支持乾淨回收,並藉此加強保護自然環境。

在藍圖中,中期目標是推行都市固體廢物收費,把都市固體廢物的人均棄置量逐步減少40至45%,同時把回收率提升至約55%。兩個目標與上一份藍圖相同。黃錦星解釋,目標是經過審視香港近年數字,以及附近區域回收市場政策而制定。

而長遠目標是發展足夠的轉廢為能設施,擺脫依賴堆填區。有消息指,政府將興建第二個焚化爐,黃錦星指,若要在2035年擺脫過度倚賴堆填區,似乎需要另外一個轉化為能的設施,將不可回收物料透過焚化處理。不過,就第二個焚化爐的選址、如何說服公眾接受、預計開支以及是否已諮詢地區人士,他在記者會上無直接回覆,僅指會在適當時候公布。

參考2013年的藍圖,政府部分減廢策略及措施與今次接近,黃錦星認為措施「在7年間相對落實」,又指「措施做得唔止七七八八,做到加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