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護脾臟氣機是春季養生指定動作,脾臟主宰人體營養吸收和輸送,以及身體的代謝平衡,春日裏只須減少酸味飲食,多吃甘味食療,已可達強化脾臟之效。

唐代藥王孫思邈在其《千金方》中記載——「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故春季飲食上當以「甘」味之品為主,例如淮山、茨實、薏苡仁、黃精、紅棗、黑棗等以養脾氣。在中醫的角度,脾主運化,其一是吸收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然後運送到五臟六腑,濡養全身。其二就是運化水濕,配合肺、腎和膀胱,維持水液代謝的平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春日氣候多變時,應注意保暖,避免受涼和過度勞累,各種酒類皆為刺激之品亦應避免,應戒掉冷飲、生冷之物,因為飲食生冷會引起脾胃運化失調,使脾胃益虛。如果經常感到四肢無力,特別容易疲乏,多為氣虛,不妨以人參、黨參、山藥、白朮等補脾益氣。若有明顯不適,建議先諮詢中醫師的意見,選擇適合個人體質的食品及適當配伍其他藥材服用。

‧山藥蓮子芡實健脾老火湯

材料
山藥30克、蓮子15克、芡實15克、生熟薏米15克、紅蘿蔔1個、合掌瓜1個、豬𦟌半斤、清水及鹽各適量。

製法
1.先處理豬𦟌,洗淨後放入滾水中汆水約2分鐘,備用。
2.其餘材料洗淨,山藥、蓮子、芡實、生熟薏米洗淨後浸泡,紅蘿葡削皮切件,合掌瓜洗淨後切件。
3.將所有材料放入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滾後再用細火煲1小時,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
此湯水具有健脾祛濕、補中益氣的作用,可以幫助消除疲勞,改善過敏體質,補益身體,而且性味平和,一家大小皆宜,兒童、老人亦可以飲用,是適合經常飲用的養生保健湯品。  

註:飲用前先諮詢醫師意見。

食材配伍考量
‧山藥:補脾養胃、生津益肺。 
又稱為懷山藥、淮山、薯蕷等,中醫認為山藥味甘,性平,主歸脾、肺、腎三經,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的功效。而現代藥理研究亦發現,山藥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改善消化功能、減少血脂、改善血糖、減低肝腎損傷、免疫調節、抗腫瘤等多種藥理作用。

‧生熟薏米:健脾、利水滲濕。 
薏米又名薏苡仁、苡仁,中醫認為其味甘、淡,性微寒,歸脾、胃、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舒筋除痺、清熱的功能。生薏米偏於清利濕熱,熟薏米健脾止瀉功效更好。薏米力緩,故亦為食療佳品。

‧芡實:健脾止瀉、益腎固精、除濕止帶。 
中醫認為芡實性味甘澀收斂,既能健脾除濕,又能收斂止瀉。功效上與山藥相似,《本草求真》中提及其「味甘補脾,故能利濕,而使洩瀉腹痛可治……味澀固腎,故能閉氣,而使遺帶小便不禁皆愈。功與山藥相似,然山藥之補,本有過於芡實,而芡實之澀,有勝於山藥,且山藥兼併肺陰,而芡實則止於脾腎,而不及於肺。」與山藥同用可互補,且加強健脾作用。

‧蓮子:補脾止瀉、益腎固精、養心安神。 
中醫認為,蓮子味甘、澀,性平,歸脾、腎、心經,有補脾止瀉、益腎固精、養心安神的作用,常用於腎虛遺精、脾虛久瀉、帶下、虛煩、心悸、失眠等情況。由於蓮子性味較平和,亦常作為日常保健食療之用。

‧合掌瓜:理氣疏肝、健脾消食。 
又名「佛手瓜」,佛手瓜的營養在瓜類蔬菜中較全面及豐富,佛手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鋅含量亦很高,有助兒童智力發育。在中醫的角度,佛手瓜能健脾消食,理氣和中,疏肝行氣。

‧紅蘿蔔:保健皮膚、養護眼睛。 
含有豐富維他命A及胡蘿蔔素,維他命A對眼睛有益,而且能增進皮膚與黏膜的健康,幫助牙齒和骨骼的發育與生長,胡蘿蔔素還可清除致人衰老的自由基。

文:上醫堂創辦人 張勇
來源: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