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常常聽到年長一輩評論現今的年輕人沒有責任心,答應的事沒有下文、沒有好好完成事情等。於是,很多家長認為培育孩子「責任感」是非常重要。

當我們要探討如何培育孩子「責任心」前,家長必須先釐定責任的「界線」。有些家長會認為一個「好父母」便要讓孩子開心地成長,避免他們經歷痛苦,因而所有大小事務都希望替孩子包辦。有些家長覺得孩子辛苦而心痛,於孩子還沒有表達需要時,便趕著幫他完成事情。

要讓孩子有承擔責任的機會,家長要先清楚了解孩子的能力、自己的角色,時刻檢視自己是否「越過界線」。

家長如何一步步建立孩子的責任感?大家不妨讓他們從收拾背包開始。

1) 強調關連,了解需要

家長想孩子有動力承擔日常生活的責任,先要給予孩子方向感,讓他們明白日常生活的事情,與自己的關係。家長開始建立孩子養成收拾自己背包的習慣前,可於不同情境,對孩子清楚說明物品與自己的關係,例如:上課需要用文具書寫及畫圖、去公園玩需要水樽和防曬防蚊用品、下雨需要帶雨具等,他們才能逐步按不同環境及情況選取合適的物品,學會判斷自己的需要。

2) 設定時間,預早協定

家長需訂立一個穩定的時間,與孩子協定每天收拾背包﹕「你大個仔/女了,可以好似爸爸媽媽咁自己執自己個袋。由今日開始,我哋每晚食飯前都會執第二日用既野入背囊,而你出街就要揹番自己個背囊。明唔明白?」讓孩子漸漸養成自己負責收拾背包的習慣。

3) 自行收拾,從旁鼓勵

家長要清楚說明第二日的行程及環境。假如第二天的行程很豐富,家長不用急於說出所有行程及詳情,可以分開說明不同行程,讓孩子選取有關物品後,再說明下一個行程。例如,家長可以向孩子提示:「聽日我地會先去爺爺家,同表弟交換玩具玩」,讓孩子選擇物品後,再說明下一個行程﹕「之後我地會去海洋公園玩半日,明日會好曬同埋有好多蚊。」,當孩子選取物品後,家長可讓孩子再檢視一次物品,再自己動腦筋如何將物品放入背包內。過程中家長應避免介入太多,讓孩子學習自行找出幫助自己的收納方法。

4) 出外實戰,堅定執行

出門前,家長可再一次提醒孩子「自己背包自己揹」。過程中,家長需堅持讓孩子揹背包。如孩子覺得重,要求家長揹,家長可建議孩子放下背包一起休息後再繼續行程,也承擔携帶太多東西的後果。於回家再次收拾背包前,家長不妨與孩子檢視:「今日有無野係冇用過?或者帶多咗?」,讓孩子學習平衡自己的需要及攜帶數量。

家長從旁引導孩子持續每天執行事情,孩子便會逐步養成習慣,開始預計第二天的作息,為自己的需要打算,為自己的生活負責。收拾背包只是孩子其中一項責任,是一個例子,要培育品德,便要家長按孩子能力於日常生活中給予機會,一面協助孩子持續建立相關的行為成習慣,一面要解說良好品德對自己和對他人的重要。最後,最重要的當然是「快.真.準」的讚賞以增加持續的動力﹗

以上資料由慈慧幼苗教育主任(資深註冊社工)黃家嘉姑娘提供

© 2021 Healthy Seed Limited
慈慧幼苗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