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園再有生物科技公司進駐,來自新加坡的Invitrocue應求生物醫學,以3D類器官技術,用於個人癌症藥敏體外檢測。透過抽取癌症病人的活細胞,在實驗室培養腫瘤類器官,由於腫瘤類器官與病人體內的腫瘤極相似,體外藥敏結果有助篩選有效藥物,省卻病人試藥的金錢與時間,提高治療效益。測試涵蓋肺癌、腸癌和胃癌等常見癌症,目前就有六十一款藥物可測試,經由醫生建議揀選最多八種為病人試驗,從而找出有效的藥物。記者 王詩穎

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最新數字,二○一八年本港癌症的新增個案達三萬四千多宗,數字為歷來最高,較一七年按年升百分之二點九,平均每日有九十三人確診癌症。癌症病人大都要試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藥物,不過要花上不少時間,以及數以萬計或十萬計的金錢。

最多可測試八種藥物

新加坡及德國團隊研究出ONco-PDO癌症藥物檢測,透過抽取活性腫瘤組織,如體液,或手術切除一厘米大小的樣本,培養出體外腫瘤類器官,再作藥物檢測及分析。現時每次測試收三萬五千元,由醫生選合適的藥物測試,可測試最多八種藥物;測試涵蓋乳癌、肺癌、腸癌和胃癌等常見癌症,但不包括血類腫瘤,如白血病。整個過程可分為四個步驟,Invitrocue應求生物醫學研究員黃琳表示,首先先收集腫瘤樣本,之後分離出腫瘤細胞,於實驗室培養腫瘤類器官,再完成藥物檢測和分析報告,整個過程約需三周。

她解釋,中途會加入培養液、最多八種藥物和發光劑,發光劑的作用顯示藥物能否「對付」癌細胞,愈多發光就代表愈多癌細胞生存,即說明腫瘤對藥物有抗藥性,未必對該病人有用。而研究人員就毋須以肉眼「點算」癌細胞,微量盤檢測儀會分析不同藥物的有效性,從而找出有效,並排除無效或低療效藥物,為醫生提供藥效參考數據。

企業去年在港設實驗室,Invitrocue應求生物醫學總經理張慧儀透露,至今已為超過五十名本港病人做測試,過半為第四期癌症病人,他們的病情仍在觀察。一名在一六年被診斷為四期肺腺癌的西班牙患者,之前試過不同藥物,不過病情反覆。患者去年完成測試,預測Crizotinib為高靈敏性藥物,服用並治療八周後,肺部腫瘤大大縮小,肝轉移病變明顯改善,現時仍然健在。

四期患者八周後腫瘤縮小

投資推廣署就協助機構落戶香港,該署創新及科技主管黃煒卓指,在香港設立業務將為香港帶來創新產品、服務和技術,並增加本港生物科技集群的多樣性。

他又認為香港具備繼續成為區域生物科技樞紐的所有條件,包括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完善的法律框架、世界一流的金融和專業網絡等等。

全文刊《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