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留學美國的香港建築師呂達文在深圳發展事業,他接受內地傳媒《南方都市報》訪問時,他認為大灣區越來越多很國際化的建築群,比如深圳很多企業的總部,都是國際上最厲害的設計師親自操刀設計,但在政府公共文化建築方面,還不夠國際化。

呂達文解釋,由於從小在香港高密度的城市空間中成長,對於高密度的生活空間與社區人民交流的關係逐漸培養出深刻的體會。在美國留學期間,他對高密度都市如紐約曼克頓,南美洲厄瓜多爾的貧民窟,都做出研究和提案,也關注香港研究高密度都市與當地城市文化之關係,了解城市文化如何構成獨特的高密度形態。呂達文深信,再微型的空間與建築,對人民及生活也有重要影響。而在建築當中探討的理念,亦對廣大社會和人民有普及的貢獻,並由下而上構成文化。

他指「我們不單是在思考設計,更多地是思考如何能夠突破傳統去搭建一個和城市、人民、生活發生關係的很親切的建築。」

呂達文的代表作是深圳龍華書城,他和團隊以對自然與人文、藝術與文化、空間與情感及人與空間的深度交流對話為線索,並通過走近書城文化的過去和關注書城文化的未來,構思出會呼吸、能生長和貼近市民心靈的智慧文化書城,讓習慣了都市生活的深圳市民,重新感知空間,發現閱讀的魅力。龍華書城還是深圳第一家使用5G技術的智慧書城,通過採用「雲+端」技術架構與書城現有運營系統完成數據對接,為讀者打造個性化定制薦書服務和豐富增值服務,形成以科技創新融合拓展文化創意空間的體驗。

呂達文關注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多元文化的跨界研究,並從香港多元尺度及高密度的城市空間得以啟發,嘗試探索高密度城市下垂直社區聚落與日常多元尺度空間的設計演繹。在深圳龍華檔案館的項目中,設計提升了多種靈活文化創意展示空間,將教育、展覽持相對開放功能,並設置於同一水平與不同城市界面對接,同時植入密切的文化泛空間,構成一個親民的文化共享平台,讓市民關注和了解到龍華規劃、文化、教育的核心。同時也以開放性、多元性、靈活性,對傳統檔案館和展覽的相對獨立與保安管理空間提出了挑戰,成為龍華新區面向未來、樹立全新開放的新區形象及龍華片區的核心文化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