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近日連出勁招,推動經濟發展。上星期宣布中港「跨境理財通」正式啟動。在內地經濟體量日增之下,中港金融的投資互動,未來可以說是潛力無限。

中央近日接連推出不同措施推動大灣區發展,先有橫琴和前海發展規劃,橫琴會打造成新的旅遊服務區,前海的面積更擴大八倍,發展成深港現代服務業和高新科技合作區。與此同時,市場期待已久的中港「跨境理財通」於上周五宣布正式啟動。「北向通」和「南向通」跨境資金上限初步定為一千五百億元人民幣。

理財通大增兩地合作潛力

中央推動中港金融合作,通常都採用「小步快走」的方式,初時體量會較細,運作順暢後,步伐就會加快,規模擴大,最後會造成大湖大海。典型例子是當年內地公司來香港上市,只有紅籌,後來就有國企,八家國企成功上市之後,就有很多巨型的龍頭國企陸續來香港上市。今時今日,內地的國企民企已經成為香港股市的主力。

內地的儲蓄率非常高,市場需要很多投資產品;另一方面,內地發展高速,主力由工業生產轉向多元產業,從而提供了很多投資機會。內地現時有上海和深圳兩個證券市場,再加上深圳的創業板市場,可以投資的種類比香港股市更多。

港人向來喜歡投資,跨境理財通增加了港人投資國內股票的渠道,跨境理財通同時為內地人來港投資,打開了更大的窗口,為港人增加營商和工作機會,可以說,這是一個中港雙贏的政策。

由於跨境理財通構思已公布了一段時間,在公布正式啟動的當兒,市場反應比較平靜。這個跨境理財通配合大灣區的未來發展計畫,可以反映在中央的「十四五規劃」內,大灣區是未來推動中國整個產業結構發展的一個重要火車頭。

要防西方金融體系風險上升

中國目前發展經濟的模式,不會仿效美國那種棄實入虛,大力發展金融業而放棄實業的模式。而是致力於做好基礎工業的升級,務求在實業上做出成績,金融服務是作為融資配套,令到經濟基礎更加穩固,經濟更加完備,可以自給自足。這是中國官方在去年五月首先提出的「內循環」(國內大循環)概念。隨着中國內循環一路發展起來,香港特區政府如果還是像以往一樣,因循守舊一心只顧做面向國際的金融中心,將錯過內地高速發展的機遇。

西方的金融體系,近年暴露了不少漏洞,例如二○○八年,美國次按引發的全球性金融海嘯,當中就揭示出美國的監管問題。更加重要的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負債纍纍,經濟基礎出現問題,她們為了挽救瀕臨崩潰的經濟,政府不斷印鈔、不斷派錢去推動消費,造成資金氾濫,特別是美元熱錢四處流竄,對全球經濟,特別是新興國家造成衝擊。

濫發鈔票另一個效果是全球央行和人民逐漸對美元出現戒心,這是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受到追捧的主要原因。公眾面對美國狂印鈔票,對美元失去信心的具體表現。上星期,人口不及香港的蚊型小國薩爾瓦多宣布採用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就是基於對美元不信心所做的對策。西方金融體系的脆弱性正逐漸暴露,所以香港政府如何能夠避免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應該要擺上議程。

內地的經濟高速發展,對金融服務需求隨之大幅提高。這正好為香港締造了一個能夠增加金融服務多元性的難得機遇,至於香港如何把握好這個機遇,關鍵在於香港要在金融服務方面有更多的創新,對國情要有更多的認識。香港如何理解中國的發展藍圖,會影響到政策設定和如何實施,如何配合內地的發展方向和速度。

中央已啟動了包括香港在內的大灣區發展,近期陸續推出措施去提速。未來還會有相關政策和措施陸續出台,對於正處於發展已去到高原期的香港而言,正正是進入更高的發展台階所需要的新力量和養分。

特約作者:陳約翰

全文刊《星島日報》專欄「港情周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