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中學文憑試各科《試題專輯》今日出版,分析考生表現並羅列常犯錯誤。有「死亡之卷」之稱的中國語文科,閱讀卷今年首次引用翻譯文學,以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橘子》中譯版,以及呼應該文的台灣作家徐國能散文《火車和橘子》設題,結果考倒不少考生。

兩篇白話文篇章共設9條分題,逾半題目考生表現一般至差劣。其中一題表現差劣的題目,問及第二篇作者以引文收結全文的用意,惟不少考生未能準確理解兩篇文章的主旨,指兩篇文章都歌頌姊弟情深,雖這是《橘子》一文的情節,卻非主題所在。亦有考生誤以為第二篇批評弟弟單純,只為獲得珍果而快樂,不明白姐姐的艱難,諷刺第一篇的「我」不能感受姑娘的滄桑,被報告形容為「不著邊際」。

報告批評部分考生缺乏答題意識,未扣收結文字作答,只分述兩篇文章的主旨,已有考生只指出收結文字的形式、答案過於概括,未能具體道明深意,流於籠統,認為考生在審題、理解主旨、表達等方面均有待改善。

至於甲部指定閱讀篇章,以及乙部的文言篇章,亦分別有一條題目,整體考生表現差劣。尤其《逍遙遊》(節錄)一文,問及莊子借狸狌為喻說明什麼道理的多項選擇題,只有7.2%考生答對,是全卷答對率最低的題目。報告指大多數學生未能分辨狸狌的喻體和本體,亦未能掌握比喻與文章主旨的關係。

整體而言,試題報告指考生審題不清的問題仍甚為普遍,例如有題目清楚要求答案不得多於4字,且以粗體顯示,但仍有考生答案逾越限制,甚至長篇大論。其他問題如錯別字多,字體潦草等仍屢見不鮮。

報告提醒考生臨場應試,須細心審題,以免誤解題旨;閱讀時須留意細節,下筆前應預先組織,以免雜論無章。並指出「平日閱讀量不足、閱讀層面狹隘才是問題的根本」,建議學生從初中打好基礎,致力推廣閱讀,才能提升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