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牛津大學發現,60%的南亞裔及15%的歐洲血統者,身上帶有LZTFL1高風險基因,使病人染上新冠病毒後,肺部衰竭和死亡的風險增加一倍。研究人員補充,LZTFL1基因僅對肺部有影響,不涉及免疫系統,換言之,帶有LZTFL1基因的民眾可在疫苗中獲得與其他人一樣的防疫效果。

英國廣播公司(BBC)今日報道,牛津大學研究員結合人工智能和新分子技術,指出這個稱為LZTFL1的基因是風險倍增的原由。研究估計,僅約2%的非洲加勒比裔和1.8%東亞血統者身上有LZTFL1風險基因。

領導此研究的遺傳學家、牛津大學教授戴維斯(James Davies)指出:「儘管我們不能改變我們的基因,研究結果表明,具較高風險基因者,可能格外能從疫苗接種中獲益。」

研究人員認為,LZTFL1風險基因使感染者肺部更易受冠病毒影響。他們同時提到,肺部上皮細胞有種機制可保護肺部免受新冠病毒入侵,LZTFL1正是削弱了這一關鍵保護機制。

研究人員強調,LZTFL1基因影響的是肺部,對免疫系統無影響,意即有LZTFL1基因的群眾仍可從疫苗中獲得免疫保護。此此,目前的新冠肺炎藥物主要針對免疫系統,科學家希望今次的發現,有助開發出針對肺部的新藥。

不過,來自牛津大學納菲爾德人口健康系的伊斯蘭(Nazrul Islam)指出,在用於確定特定基因(例如LZTFL1)盛行率的大型遺傳數據庫中,部分種族群體代表性不足,因此仍須謹慎看待數據分析和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