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今日出爐,觀塘再度成為貧窮率最高的地區,其次為葵青與黃大仙,而中西區則成為貧窮率最低的地區。根據數據顯示,觀塘的貧窮率是18區中最高,達28.8%,政策介入後貧窮率僅得5.5%;而其次葵青區的貧窮率則有27.5%,政策介入後貧窮率亦只有5.5%,較中西區的9.9%低。排在第3的黃大仙區,貧窮率亦達27.1%,政策介入後貧窮率為7.1%。

報告指出,觀塘、葵青、黃大仙、北區、深水埗、屯門及元朗在以往向來是是貧窮情況相對表現較差的地區,但這些地區的區中的貧窮住戶受惠於政府各項扶貧助弱措施的比例相對較其餘地區為高,因此在計及恆常現金、非恆常現金及須經濟審查非現金福利的全方位成效後,這7區貧窮率的下降幅度非常明顯,部分甚至因而低於整體貧窮率7.9%。

報告又指出,觀塘、葵青、黃大仙、北區、深水埗、屯門及元朗這7區於未有任何政策介入前的社會經濟特徵,可了解到較原來的貧窮形態。這些地區的非綜援在職及失業貧窮人士比例普遍較高,反映其就業情況一直較為遜色。至於單親住戶比例及兒童貧窮率較高,顯示撫養負擔大亦是其本來貧窮風險較高的相關因素。不過,經濟衰退對18區貧窮情況的負面影響,因政府各項有力的政策介入措施而抵銷。該7區的貧窮率(所有選定政策介入後)於期內不升反跌,部分地區的跌幅甚至明顯大於整體貧窮率的跌幅。

報告另外亦指出,各區貧窮情況獲得紓緩的程度雖各有不同,但其中有領取綜援及居於公屋住戶比例較高的地區的相應扶貧效應遠高於其餘分區,反映計及所有選定項目後的總體福利轉移金額相當可觀,足以令區內不少基層住戶得以脫貧,政策介入前住戶的貧窮率和社會福利涵蓋比率較低,政策介入後貧窮情況的改善幅度亦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