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球場重建話題近日炒得熱哄,最大爭議是康文署建議將現有四萬個座位減至九千個,一下子由大型球場變成中小型球場。大球場老舊要改建沒問題,但能否改建成二萬人的中型球場,甚至配合足運發展,將它定位為港隊的主要用場?

大球場在一九五五年興建,最初容量是二萬八千人,而且設有跑道,見證著六、七十年代香港足球光輝歲月。後來,大球場在一九九一年重建,九四年完工,改建為四萬座位沒有跑道並命名為香港大球場。

啟德體育園落成之後,香港會有一個五萬人的大型體育場館,但不代表香港大球場任務就此完成。如果政府有心發展體育,在硬件配套上考慮應該更周全,既有五萬人啟德場、六千人旺角場,何不將香港大球場定位為二萬人中型場,令到未來戶外場地有大、中、小不同選擇。甚至,足總應該極力向政府爭取將大球場,定位為港隊迎戰外隊的主要場地,改建球場之餘,一併考慮足運未來發展。

港隊在大球場出戰是有叫座力,以一九年九月對伊朗的世界盃外圍賽為例,主場吸引一萬三千九百四十二人入場,場面熱鬧。如果將大球場改建切合港足發展,配合每年不同活動及外隊賽,既可凝聚民心,又可推動足運,一箭雙雕。要踢外隊賽,旺角場六千座位太少,啟德場五萬太多且場費不菲,何不改成二萬人的大球場配合現時需要?

大球場如改建成九千座位,實在太少,怎麼可能滿足到香港球迷需要?前足總主席梁孔德都提過,英超賽會希望未來舉辦英超亞洲挑戰盃時,香港有兩個體面場地可供選擇。如果想吸引外隊訪港,這個因素是否要一併考慮?吳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