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今年1月撥出逾3億元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畫」,設2000個名額鼓勵和支持青年人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民間智庫MWYO青年辦公室(下稱MWYO)今日發表研究結果,指約12%青年對大灣區全職工作有興趣,當中近4成傾向透過香港企業派駐大灣區。研究人員分析指,青年大多視到大灣區工作為「跳板」或「短期體驗」,建議設立職涯支援小組等,期望加強香港與內地城市的高流動人才循環。

去年《施政報告》公布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畫,於防疫抗疫基金撥款3億7600萬港元。企業須以不低於月薪1.8萬元聘請畢業生,最遲今年8月入職。為鼓勵參與並彌補額外開支,特區政府會按企業聘用的每名畢業生,發給企業每人每月1萬元的津貼,為期最長18個月。 為配合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2000個名額中有700個為創科特設職位。

MWYO在今年5月下旬至7月初,電話訪問共1002名18歲至34歲的香港青年,並揀選8名作為焦點小組。結果顯示,有約12%青年對大灣區全職工作有興趣,82%人沒有興趣;分別有逾7成人認為大灣區就業及有關如稅務、房屋等生活資訊不足;47%覺得在香港找到一份大灣區內地城市全職工作不容易 ,44%則覺得容易,反映部分本地畢業生自覺較內地畢業生有競爭優勢。

調查發現,收入較高群組如企業中高層較願意到大灣區就業,因為他們有豐富經驗,認為大灣區能吸納他們,或有更好的發展機會。另外,有內地工作經驗者,不論是實習、兼職或全職,認為較容易適應,或已累積一定人脈,對到大灣區工作較有興趣。對大灣區工作有興趣的青年,有41%傾向經香港企業派駐大灣區,只有不足2成人希望直接受僱於內地企業,研究員陳朗軒指他們視大灣區為跳板,長遠希望可回流香港。

擁有專上學位或以上的受訪者中,一半認為自己就讀的學科在兩地前景差不多;38%人認為香港較好,10%人則覺得大灣區較好。就讀醫療護理相關科目的畢業生,85%人認為香港前景較好;32%就讀資訊科技、工程相關科目者認為大灣區較好。

而青年沒有興趣往大灣區全職工作的主因為:個人或家庭原因(如語文能力、照顧家人),其次為內地欠資訊自由、生活質素差、大灣區難以找到合適工作。不過,對在大灣區全職工作沒有興趣的青年中,有近13%人對就業計劃有興趣,陳朗軒認為是因為薪金補貼填補了兩地工資差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