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工人追着工廠跑;三十年後,工廠追着工人跑。製造業招工難、用工荒已經不再是新鮮話題。綜合內地媒體報道,往年年關將至,大批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常會出現「用工緊張」的情況。但近兩年由於新冠疫情關係,「用工荒」更加明顯。「一個三四百人的工廠,年輕人連百分之十都沒有」。湖北仙桃某服裝廠老闆近日訴苦,他擔心再這樣下去,工廠將會「青黃不接」。本報中國組
隨着疫情形勢好轉,復工復產加速推進,勞動力呈現「有限供給」態勢,「招工難」、「用工貴」等問題凸顯。在深圳富士康做人力資源的小陳,幾乎每隔三、四天就在社交平台上打一波「招工廣告」。他經常會拍一些廠區環境、拍廠區里的年輕人,試圖刷新外界對工廠的認識。但詢問者者寥寥。
缺人手成工廠常態
內地網媒《紅星資本局》報道,沿海的工業和外貿大省,很多企業普遍反映存在招工難的問題。國家統計局去年調查九萬多家規模較大工業企業的報告顯示,約四成四的企業反映招工難是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該比例也是近幾年來的新高。
「現在製造業企業招工難是普遍現象。」長期在中山從事製造業工人代招工作的何飛透露,「製造業企業工資不高,工資受行業整體利潤水平限制無法開得很高,大部分工廠管理嚴、工作累,造成長期缺工」。
人社部發布的二○二一年三季度全國「最缺工」的一百個職業排行中,五十八個屬於「生產製造及有關人員」。最新數據顯示:到二○二五年,中國製造業十大重點領域人才總量將接近六千兩百萬人,人才需求缺口將近三千萬人,缺口率高達五成。而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更是旺盛。
缺人成了工廠常態,在湖北仙桃開服裝廠的老李的感受近些年格外明顯。「以前招工就是舉個牌子去工業園路口,一百個過來問的,五十個會選擇進廠。」老李的服裝廠有近四百人,但工廠里的年輕人屈指可數。「九○後幾乎沒有,八○後已經算是『年輕人』了」。「工廠一直在萎縮」,老李擔心這已經成了一種趨勢。
廠工︰好像與世隔絕
老李在招工過程中發現,年輕的求職者和工廠的供需總是很難平衡。另一方面,現在的年輕人進廠時很少掌握基本操作,都是沒接觸過這門手藝的生手,導致效率不高。效率不高直接影響薪資水準,老李說,廠里是計件工資,熟工一個月掙一萬以上很正常,但新人達不到,也影響他們的收入。
老李分析,高強度的工作狀態也是年輕人不想來工廠的原因,「像我們早八到晚十,中午吃飯也沒甚麼休息。在廠里一坐就是一天。不光我們服裝廠,鞋廠、五金、電子廠都是這樣的狀態」。
年輕人不願進廠,廠里的年輕人也急於逃離。工作環境、工作時間、薪資待遇等各方面都與同齡人相差太多,一年里換了三家工廠的小梁選擇「徹底離開」。小梁記得,有一次忙起來兩個月沒走出過廠區,每天宿舍工廠兩點一綫。「休息時大多在宿舍補覺,有時一睡一天」,這讓他覺得「很壓抑,像與世隔絕」。
小梁說在工廠待久了會特別羨慕其他年輕人的「自由」,「說白了就是內心討厭製造業,羨慕在城里上班每天能喝咖啡,晚上去玩的人」。
《星島日報》
立即下載 | 全新《星島頭條》APP : 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