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有利可圖的市區重建項目陸續上馬,近年舊區重建步伐亦開始放慢。《星島日報》報道,早前完成首個地區規劃研究的市建局,正式提出為油麻地及旺角地區創造容量,除了建議當局以彌敦道作商業主軸,倡兩旁樓宇的地積比率從十二倍增至十五倍,冀釋放地區商業用地的發展潛力,並打算引入新的規劃工具,包括應用社會討論多時的地積比率轉移,將區內公共空間、歷史建築和大型樓宇之間的小型地盤之剩餘地積比率,轉移至五個核心發展節點或其他非指定「接收地盤」,需要時更可額外提高建築面積上限兩成作配合。市建局以油麻地「八文樓」所在的地盤為例,倘若以新方法推動重建,可從虧蝕四百億元,變成倒賺二至三百億元,助推展其他項目。記者:歐志軍
於過去二十年,油旺區內只完成一個大型重建項目,以及約五十個住宅重建項目。針對地區可用的剩餘建築樓面面積不足一成,可發展土地亦幾乎用盡,市建局早前為地區完成規劃研究,提出充分利用現有規劃工具,以彌敦道作為商業主軸,倡兩旁樓宇的地積比率從十二倍增至十五倍,並建議將一些「內街」的用途,從現時的「住宅(甲類)」,更改成「混合用途」,給予市場彈性,決定地區的住宅和非住宅比例。
彌敦道旁地積比增至15倍
為打破重建困局,市建局亦建議引入三個新規劃工具,包括容許住用及非住用地積比率互換,希望能夠給予市場彈性,住宅部分的地積比率最高可達八點五倍。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以九龍的分區計畫大綱圖為例:「根據現行規定,最高地積比率是九倍,其中七點五倍為住宅,一點五倍為非住宅,但當走到內街時會發現,倘若需要興建一點五倍的非住宅樓面,便需要興建三至四層的商用平台,但通常只有地下值錢,樓上的已沒有那麼值錢,甚至沒有人想要,故到最後可能只興建一層地鋪,浪費了可用的地積比率。」
「接收地盤」樓面面積增兩成
市建局亦建議社會討論多年的地積比率轉移,應用於未來的油旺重建。根據局方的初步概念,當局一些樓宇清拆後,可把一些受規劃限制或重建潛力有限的「送出地盤」之樓面面積,轉移到處於策略性位置的大型重建「接收地盤」,以增加重建潛力。適合用作「送出地盤」的用地,包括不能清拆的歷史建築、建議改為公共休息空間的用地、小型及夾在體積龐大的樓宇之間,以及樓宇的地積比率已超過現時法例上限的用地等。
至於「接收地盤」,則屬容許可以容納多些發展空間的地盤,例如位於港鐵站附近的「節點」(NODE)。當「接收地盤」的可建樓面已盡,使「送出地盤」無法出全部地積比率,市建局建議將有關地盤額外建築面積上限增加兩成,韋志成相信這是市場可以接受的增加比例。
韋志成表示,「油旺研究」提出在區內引入的五個核心發展節點,由於容量較大,可多建樓面,日後多數會成為「接收地盤」,並可採取全新的規劃布局,作出一些特別的城市設計。他以八文樓所在的用地為例,現時建有三千二百八十六個單位,地盤比率已「用凸」,倘若進行重建,只能建回二千二百個單位,減少一千個單位。不過,若按新的規劃機制重建,除可作為「接收地盤」,道路和公共空間也經過整合,可建單位亦會增至六千五百個,項目會從錄得三百多億元的虧蝕,變成倒賺二至三百億元,助區內其他項目推展。
但他亦指,地積比率轉移的概念十分簡單,但實際執行上卻相當複雜;其中一個典型問題是,當「接收地盤」的額外增加面積也用盡時,在海外慣常做法設立一個「中間人」制度,可將未能轉移的地積比率售予「中間人」,令整個機制可以靈活運作,但由於地積比率轉移屬新事物,局方與政府探討後,希望能夠以「一步一步」方式落實,政府傾向以行政手段,將「油旺研究」建議的「送出地盤」和「接收地盤」告知市場人士,讓他們自行尋找機遇,再向城規會提出申請,市建局暫時不會擔當「中間人」角色。
油旺未來五個核心發展節點
A旺角東水渠道城市水道
建議將現時位於花墟徑的水渠改建為水道,供市民消閒康樂之用,並興建大型水道公園、改建界限街遊樂場及於界限街興建新的政府綜合大樓
配合花墟道的活化以及太子道西的唐樓保育,公園將使花墟及其周邊地帶成為該區的樞紐
B旺角東亞皆老街商貿/聯繫樞紐
擬在旺角東的門戶位置建立一個綜合性混合發展,並在該項目入口處,面對亞皆老街位置興建一個大型露天廣場
該發展位於一個匯聚節點,連接兩條具地區特色的商業街(通菜街和花園街)、高架行人天橋(旺角道天橋系統),以及旺角東和旺角港鐵站,可促進行人連繫及增加易行度
C旺角西旺角街市更新活化
位於旺角西的門戶位置,鄰近朗豪坊的旺角街市將成為一個供市民及遊客匯聚的新景點
透過在一個特色市集大堂內整合周邊的小販攤檔,重現「街」的氛圍,並加入餐飲和零售,構成休閑和社區地標
D油麻地北油麻地果欄
果欄毗鄰巧翔街的一幅用地將興建一幢多層的商業大廈,其基座用作水果批發市場,以重置現時果欄的批發作業
現時果欄的建築群則將保留作水果零售和其他與旅遊相關的用途
E油麻地南西九龍門戶綜合發展
建議提供高端甲級寫字樓、零售商業、酒店、文化藝術及住宅等混合用途
提供一系列大型及具吸引力的休憩用地,配合公共交通交匯處和便捷的行人通道,該處將發展成為受歡迎的匯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