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我們開始忘了從生活中發掘美的存在。近日嚴峻的環境,更是令人難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喘息空間。但作為老師,在這段充滿挑戰的日子里,也可以通過教授電子藝術,為在家學習的小孩帶來抒發情感的渠道。

從來,視覺藝術科通過校本單元設計,讓學生學習不同工藝技巧及相關知識,評賞課程則讓學生了解藝術家的生平及創作風格。視藝科更是提供一個讓學生紓緩平日學習壓力的機會。雖然現在未能與學生一同進行實體創作,但在科技發展迅速的趨勢下,電子美術卻能成為綫上課堂其中一個表現方式。

電子美術讓學生在不需要任何物資或顏料的情況下,隨時隨地在家進行創作。面對疫症帶來的衝擊,給予學生一個表達情緒的機會十分重要。創意和靈感由學生自行發掘,而選擇的媒介則可由老師引導。其實,大家也各自在為「美」這個字找出合適的表達方法,發掘更多的可能性。

老師可在網課中即時示範及教授電子繪畫的技巧。不少電子繪圖軟件簡單易用,適合初學者操作。學生學懂基本技巧後,在創作上擁有很多自由空間,顏料、色彩和畫筆等應有盡有。不少學生在課餘時間仍不斷探索創作功能及技巧,通過練習更能把電子畫發揮得淋漓盡致。

除利用電子繪圖軟件外,教師更可結合電子美術方式和傳統媒介,為學生帶來創作上的衝擊。運用摺紙和雕塑等手藝方式進行創作,及後利用攝影或錄影等方法展示成果,讓學生創作屬於自己的故事,以藝術方式呈現難以啟齒的感受。

在評賞課程中介紹藝術家及講解畫作的同時,可讓學生瀏覽綫上博物館,欣賞畫作真實的模樣。不少世界知名藝術館於疫情期間在網上展示作品,令學生足不出戶仍能自行探索不同藝術作品。由於網上的畫作像素極高,學生能放大畫作以了解畫中細節,有助拆解畫家的繪畫技巧及筆觸的應用。

電子美術是其中一個傳揚「美」的媒介,讓你展現你的世界。在這段時間,就讓我們選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表達困於心底的感受,同時期待一同進行實體創作的時刻再臨。電郵:[email protected]


方頴嵐
作者為香港美術教育協會會員、馬鞍山聖若瑟小學視覺藝術科老師及「視覺藝術教師表揚計畫2021」優異表現獎得主。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3月10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原文標題為〈網課藝術〉。


延伸閱讀:

藝術教育|繪本創作班 構圖與劇情並重 

藝術教育|不被常態束縛 尋找創作空間 
 
香港美術教育期刊 探討藝術教育發展 

香港美術教育協會 邁向30周年 
 
陶藝薪火相傳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