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城市密集的鋼筋水泥大廈裏,家家都只是上下左右一牆之隔,傾偈、看電視、聽音響、煮食、走動、玩遊戲都會產生聲音。不太清楚超過幾多分貝的聲音叫噪音,只知令人難受的便是;就算來自大自然的「天籟」都會擾人,最近冬去春來,拿手高頻升key的噪鵑們又再出動,半夜三更不斷怪叫,真的有點過分。從前噪音只會出現在晚間,因為正常日子的白天時間,大人通常在公司,小孩在學校,吵鬧一點都沒人聽到、沒人投訴;可是疫情嚴峻,小朋友提早「放暑假」,大人留家工作,噪音問題便放大了。

我在現時的私人屋苑單位居住了逾二十年,兒子在這裏出生,現已十八歲,跟鄰居一向相安無事,每逢節日聚會嘈吵一點,大家忍讓一下便是。自問最討厭噪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家也從來不會刻意製造噪音擾人。不知最近是不是樓下搬來了新住戶,一直在投訴我家時常傳出「大力踏步砰砰聲」。

被人投訴,我習慣先檢討自己。前陣子,兒子在家上Zoom課,當中有體育堂,過程有跳躍動作,肢體難免撞擊地板,不過只是在午間時段。畢竟是鄰里,唯有特別提醒兒子走路時盡量減低足音,大家容讓一下,事情慢慢平息。最近,兒子投訴晚上睡覺時感到和聽到輕微的震動和聲音,起初以為是心理作用,上網一查,才知是一種俗稱「白噪音」的低頻聲音,雖然若有若無,但足以影響身心健康。

由於「噪音」來源不明,無從投訴和阻止,怎辦?既不能改變外在環境,便自己積極想辦法解決困難吧!經過一輪資料搜集,我找到多種對付白噪音的方法,例如移動家具位置改變震動方向、鋪地氈和栽種植物吸收低頻、播放大自然音樂等等。最後我買了一台迷你的藍牙喇叭播放音樂,既可消除低頻,又可放鬆身心,效果不錯,證明了辦法總比困難多。


笨泥爸爸
作者為資深兒童傳媒人,《親子王》前主編,分享如何做個快樂孩子的快樂父親。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3月18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原文標題為〈噪音大作戰〉。


延伸閱讀:

父中作樂|寫在兒子十八歲時 

聲夢Junior|發明星夢VS追夢 笨泥爸爸:你支持子女入娛樂圈嗎? 

父中作樂|唔「谷」的媽媽 
 
吃韮菜盒子的女孩 

親子關係|煲劇親子樂 與孩子創造話題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