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修女曾說:「這一生做不到甚麼偉大的事情,我只能用偉大的愛做小事情。」我們都是世上無數平凡人的其中一分子,但每一個人都可以有偉大的愛,更可以用這愛去做無數小事情,從而帶給別人溫暖、盼望及出路!

這幾個月,香港被疫情洗禮,人們身處困境中,努力抗疫。縱然疫情猖獗,眼看身邊不少人患病甚至死亡,但逆境無情,人間有愛,我們見到人與人之間的聯繫、關心與互助:有病的、無病的、確診的、康復的……大家都無私分享資訊及物資,身雖遠,心卻近,人人都希望用最大的愛心作最小的事,安慰傷心者、醫治可救者、鼓勵軟弱者。

人,總是害怕災病與別離,總喜歡順境,這是人之常情,既然無法逃避死亡,倒不如學習生死兩相安,感謝生存,也感謝死亡!

根據日本追蹤二十年,在二○一六年發表「Geriatrics and Gerontology International」的資料發現,七至八成長者在生命晚期會出現各種輕重不一的失能,時間大約十二至十四年(這不是指臥牀時間,而是指由點點不方便至完全臥牀)。日本每三年推算一次「健康餘命」,是指不需要其他人照顧或協助,可獨立自主過着健康社會生活的時間,二○二一年底的資料顯示,女性為七十五點三八歲,男性為七十二點六八歲。

從這個調查可見,健康其實不會永遠陪伴我們,如何延長「健康餘命」,可能比祈求長命百歲更加重要;而要想健康長壽,其實要從中年甚至青年時期超前部署。

近年,教育界提倡生命教育、健康教育、生死教育、失敗教育、正向教育等,從生到死,從一個階段到另一階段,如何保持身心靈的安康,是非常實際及重要的課題。感恩人生有限期,唯有知道生命有限,我們才學會珍惜!如人人能用最大的愛心作最小的事,自愛愛人,那麼無論生命長短,都將會是有福氣的人生!


林玉琪
本欄由香港津貼中學議會校長撰寫;本文作者為聖公會蔡功譜中學校長、九龍城區中學校長會副主席。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4月4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原文標題為〈如何設計一堂「好課」〉。


延伸閱讀:

如何設計出色的課堂

疫情下的校園生活 中學校長:失去了見學生的樂趣

津中樂道|掌握今天

教育專欄|批判對錯行公義 憐憫眾生活慈仁

正向教育|發掘強項 快樂起來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