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屋難求,政府早前增加過渡性房屋供應,讓輪候公屋3年或以上,或有迫切住屋需要家庭入住。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今日(27日)以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時表示,截止本月《支援非政府機構推行過渡性房屋項目的資助計劃》共批出35個項目,相關進度大致順利,惟有6個項目因地區諮詢和技術問題等而延誤。當中由仁濟醫院董事局營運的荃灣海興路橋底的首個「水管屋」項目,已大幅減少管道型設計的單位,僅餘兩個「水管」作居住單位。

運房局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時表示,《支援非政府機構推行過渡性房屋項目的資助計劃》共批出35個項目,當中早前被徵用作社區隔離設施的元朗江夏圍和同心村兩個大型項目較預期早落成,惟位於荃灣象山邨的前荃灣信義學校、由樂善堂社會房屋計劃「樂屋」改建的項目,因工友相繼染疫,而影響進度一個多月,但已在本月中入伙。

運房局又指,另有6個項目亦出現延誤,包括業成街項目、海興路和海角街交界項目、大埔船灣黃魚灘項目、油麻磡路項目、前救世軍三聖邨劉伍英學校項目以及長沙灣長順街項目,相關項目因需時處理地區諮詢時收到的不同意見、在項目發展過程中遇上技術問題、需較多時間諮詢專業顧問和進行招標工作及受惡劣天氣等所影響而延遲約1至6個月。

其中由仁濟醫院董事局營運、位於荃灣海興路橋底的首個「水管屋」項目延誤情況較為嚴重。該項目按原來的初步規劃可提供約110至130個一至四人單位,惟仁濟今年3月才重新招標,預料7月才開始動工,明年6月竣工。運房局指,仁濟已修改工程內容,將大幅減少「水管屋」,當中2個會試驗作居住單位,餘下3個則用作物業管理用途和居民共用的活動空間,令單位總數可增至210個。

更多新冠疫情資訊請到以下專頁瀏覽(按此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