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名十八歲年輕人在家玩電子遊戲時,懷疑跌倒撞擊頭部意外死亡,引來社會討論玩電子遊戲機的安全。是次不幸事件,並非坐定定對著電腦屏幕玩耍的電子遊戲,而是近年十分流行的體感電子遊戲,可見一家大小進行這種新穎遊戲亦存在一定的受傷風險,絕對不容忽視。
所謂體感電子遊戲,玩家需要以遊戲過關或運動對戰形式進行,利用上肢、身軀和下蹲等大組肌肉來進行競賽。由於玩耍時需求大組肌肉活動,造成血液循環,提升心肺功能,所以對身體健康的效果不俗。在過去兩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體育處所經常關閉,這類體感電子遊戲受到家庭成員的歡迎,一家大小可以共同參與,既可以增加能量消耗,避免在家中久坐不動,也可以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
電子遊戲已成為主要的經濟產業,預計到二○二五年,市場銷售額將飆升至二千五百多億美元(約兩萬億港元)。由於愈來愈多人參與各式各樣的電子遊戲,預計受傷的個案隨之而增加。最近有國際骨科醫學期刊文章指出,玩電子遊戲帶來了不少受傷的風險,目前收集的受傷數據都是以肌肉骨骼系統為主,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受傷。急性受傷較嚴重的有骨折和脫臼;較多出現的慢性受傷包括手腕肌腱炎、拇指腕掌關節炎、腕管綜合症、扳機指、肌腱炎和肩袖撕裂等。至於因玩電子遊戲而導致死亡的個案,則十分罕見。
在家中進行體感電子遊戲活動的受傷風險,不宜忽視。主要風險因素包括個人、器材及環境。由於體感遊戲要求大動作擺手、彎腰、轉身和提膝等急速動作,所以開始前需要進行熱身運動,提升體溫可讓更多血液流向關節及肌肉,促進反應及肌肉收縮的能力。
器材方面留意遊戲主機、接駁電線和變壓器等是否安全,接駁電線會否容易絆倒受傷。最後更需注意環境風險因素,本港一般家庭環境狹窄,玩體感遊戲時需要考慮附近環境安全,天花板高度及四周的空間,會否碰到周邊玻璃或危險硬物。很多體感遊戲需求玩家模擬跑動及提膝轉向等動作,應該穿著合適的運動鞋,不適宜穿著拖鞋玩耍,還要注意地板是否濕滑引致跌倒的風險。
雖然這類體感電子遊戲不能取代真實運動項目,但對於一些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在家中玩耍也可促進身體能量消耗,都算是不錯的健康運動。最後,體感遊戲需求體力,感到疲倦應稍作休息,量力而為。(雷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