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九年爆發反修例運動,及後新冠疫情接踵而來,香港現移民潮,梁振英就提出「疫後重建」的工作,重建香港在國際間的形象,同時間應面向移民港人、過去票投反對派的香港市民,做更多工作。

對於近年移民的人,他質疑,近年移居到英國及其他國家的人士是否真的移民,「他們可能拿到當地國籍或居留權,但似乎無人將香港身分證交出來,我覺得這是重要現象,意思是他們準備回來,他們不想斷了後路。」他又形容,有人聲稱保留身分證為等香港「重光」的說法屬詭辯。

相信「移居」的人會大比例回流

梁振英認為「移居」的人,其實是到外邊適應一下,看看精神生活、物質生活上是否寫意,不是的話便回來香港。他不排除有人有需要時,送子女回港讀大學、政府派錢時攞錢、大病時使用香港醫療治病。他預期,近年「移居」到外國的人,有相當大比例將來返回香港。

梁振英亦指出,過去在立法會選舉,約五至六成選民投反對派,反映這群市民的政治傾向。香港社會內部不能長期有矛盾、不和諧、不協調。因此未來有相當多的工作要面向這群人,包括向他們講清楚「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初心、《基本法》條文規定「高度自治」不是完全自治、特首選舉候選人由提名委員會提名,而非公民提名等,「要講清楚,爭取他們支持。」同時,通過政府工作,讓他們在香港有發展空間,滿足他們生活物質、精神方面訴求。

經歷反修例風波、《香港國安法》實施、政府應對疫情的手法等,梁振英承認外國有部分人對此有看法,因此要規劃「疫後重建」工作,推廣香港。相關工作讓他回想當年六四事件後,香港在回歸路上要出來做好宣傳工作,不能怠慢。

不能放棄話語權任人演繹

他指出,「如果放棄話語權,就是任由他人演繹」,建議動員長期居港的外國人,他們熟悉香港情況,琅琅上口講解,不需要演講稿,以個人、商會名義也好,向西方講解「香港未來是背靠中國、面向世界,機遇在香港」,講好香港故事,「說服力較我講出來高十倍,點解不做呢?」

星島新聞集團慶回歸25周年專題網站,請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