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及持續炎熱天氣下,有本地昆蟲專家發現,近年至少有七種熱帶蝴蝶「移民」來港,但亦有本港品種蝴蝶離奇消失,相信香港氣候已由亞熱帶,逐步轉變為熱帶,擔心「蝶變」現象持續,新蝴蝶亦影響原生物種,或導致本地物種遷移。高溫也令海洋的水溫上升,引發紅潮,海牀缺氧下,恐致蝦蟹及小魚等海洋生物集體死亡。有海洋生態學者憂慮,未來紅潮發生的機會只增不減,加上近月本港各地區的珊瑚嚴重白化,熱浪危機已逼在眉睫。
記者 關英傑 林家希 仇凱瑭
生物圈環環緊扣,全球暖化亦為本港帶來蝴蝶效應,環保協進會總幹事邱榮光指,去年在郊野發現七種新品種蝴蝶,包括青園粉蝶、白襯安灰蝶、珍灰蝶、斜紋綠鳳蝶、大二尾蛺蝶、卡環蛺蝶及紅灰蝶,當中六種原生於熱帶地區。找到新品種本來值得高興,但他不諱言心情矛盾,因為新蝴蝶自東南亞熱帶國家「移民」而來,反映本港暖化問題嚴重,已由亞熱帶轉化為熱帶氣候。
至少兩種本地蝴蝶消失
邱解釋,近年香港春天近乎消失,冬天亦十分短暫,反而夏季愈來愈長、愈來愈熱,地球變暖攝氏一度,會令等溫綫北移一百哩,有研究指,歐洲等溫綫每年北移十五公里,引致物種北遷,如今次多種熱帶地區蝴蝶北移來港。他形容,情況可稱為「生態大兜亂」,擔心擾亂生態圈,為物種帶來不可逆轉的不良後果。
海水升溫紅潮增多
該會顧問委員潘瑞輝亦指,本港至少有兩種蝴蝶在同一時間離奇消失,當中枯葉蛺蝶原生於大帽山一帶,但八年前起銷聲匿迹;另一種波紋黛眼蝶本是郊外常見,但近年數量暴減,一年出現不超過十次,估計牠們可能為避熱而北移。
珊瑚白化影響魚類食物鏈
高溫亦影響海水升溫,嗇色園主辦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生物科主任黃志俊指,據外國研究,過去十年全球海水升溫攝氏一至兩度,表面看似變化不大,但已對海洋生態造成翻天巨變。他提到,海水升溫,加上海洋污染嚴重,令紅潮次數增多,至本月初,本港今年已接獲逾四十宗紅潮報告。
他說,當海藻大規模生長,會阻擋陽光穿透海面,令水中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而死亡,到晚上藻類呼吸時,需消耗大量水中溶解氧,海水含氧量暴減下,其他水中生物因缺氧窒息而亡,牠們和藻類的屍體,會在死亡後被細菌分解,過程更耗盡水中僅餘氧氣,令水中生物如珊瑚、魚蝦、貝類及蟹等因缺氧集體死亡,形容紅潮是「無形殺手」。
上月有市民在西貢火石洲「綑邊遊」,發現海面浮現大片啡色泡沫物,附近石灘亦湧現大批死魚。黃志俊稱,該等漂浮物正是紅潮,雖屬於小規模區域性爆發,但擔心高溫持續,未來紅潮爆發機會增加。
黃提到,上月本港的珊瑚群落出現白化現象,充分反映海水升溫的影響,除了橋咀島外,西貢清水灣、新界東北往灣洲、東坪洲及娥眉洲,珊瑚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白化。他指,珊瑚群落如「海底熱帶雨林」,對海洋生態十分重要,孕育出數以百計的珊瑚魚、蝦、蟹及螺,部分魚類更以珊瑚為食物,其白化死亡,會嚴重影響海洋生態。
無論是蝴蝶北移,或是紅潮爆發,都與全球暖化息息相關,邱榮光指,時至今日「碳中和」已是刻不容緩,希望市民開始習慣節能生活,政府落實推廣可再生能源,避免走上生態危機的絕路。
全文刊《星島》「每日雜誌」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