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新冠病毒而引發的長新冠症候群,會否引發癌症,近日成為討論話題。胸腔暨重症專科醫生黃軒在Facebook發文表示,自然界中可能導致癌症的因子很多,目前研究尚無法證實。
黃軒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指,自然界中可能導致癌症的因子很多,病毒感染也是造成細胞癌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並將造成細胞癌化的病毒稱為致癌病毒,包括人類疱疹病毒第4型、人類乳突病毒、B肝病毒、C肝病毒、人類嗜T淋巴球病毒第1型等,這些不同的病毒,致癌分子機轉也不盡相同。
黃軒表示,在實驗室內,科學家使用基因因果分析方法,發現基因變異多,不只增加感染新冠病毒風險,可能也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此外,人體細胞中約有6至10萬的基因,其中前致癌基因約有200個左右,抑癌基因也不少於50個。而當致癌基因的活性受到改變,或抑癌基因的活性受到改變,如輻射物質、化學物質或病毒感染,就會產生癌症。目前所知有80%以上的癌症,是因抑癌基因p53壞掉而產生。
目前的研究尚未證實長新冠會否致癌,請點擊組圖瀏覽:
黃軒補充說,p53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在健康下,它具有命令細胞不要再生長,專心從事修補受損DNA的工作;無法修補時,命令細胞自殺;抑制血管增生,不供給癌細胞養分,使癌細胞無法長大、轉移等3個功能。而真的有些病毒是會把p53基因弄壞。
針對長新冠是否可能會導致癌症風險增加,黃軒說,目前有研究發現,在感染過輕/中症新冠病毒、有長新冠症候群等患者,在第16周才會測出p53基因的表現下降,但隨著免疫系統恢復,在第24周p53基因的表現又能恢復到正常水準。
此外,若曾得到新冠病毒的重症感染,且後續有出現長新冠症狀的病人的細胞中,測到他們的p53基因表現逐漸下滑,直至第24周仍未恢復正常,研究人員也指出,若真的p53基因的表現持續低弱,這是之前許多致癌病毒的長期表現特徵之一。
不過黃軒表示,目前研究時間太短,還無法證實長新冠與癌症之間有直接關係,並且該研究只是實驗室內的初步發現,人體內尚未證實。他也提醒,為了避免感染新冠病毒,民眾仍應該戴口罩、勤洗手,並且接種3劑疫苗。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