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移民潮湧現,當中有不少拖男帶女離開香港者,乃屬於有子女就讀幼稚園、小學甚至初中的家長。撇除當事人預見的政治氣候改變外,我相信更多是因為一直困擾着許多親子的學習壓力。

今年三月,前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曾對比兩岸三地一年級小學生的上課時間表,香港採用全日制每天有九至十堂,只有兩次小息一節午膳,放學後更有輔導課或課外活動,課時為三地之冠。上海雖然同樣採全日制,但每天只有六至七堂,每堂之間都有小息,午膳時間亦比較長,而課後亦沒有額外的課外活動。以每星期計算,香港學生要上多達五十堂課,上海及台灣只有三十堂左右。上課已多,如再加上功課、默書及測驗等,香港學生以至家長面對學習壓力之巨,怎不令人咋舌,甚至想急急逃脫。

我偶而會問家長:會陪孩子玩嗎?會陪孩子看書嗎?會陪孩子講心事嗎?他們很多都說帶孩子去樓下遊樂場玩已屬奢侈之舉;陪孩子看書,就主要是學校要求寫閱讀報告時做的;陪孩子講心事,則更少之又少,因為每晚要趕他們在九時半前刷牙洗臉上牀睡覺已一肚氣,那有心情講心事。即是說,親子間每天都是勞勞氣氣加勞勞氣氣。聽到這里,我內心完全感受到做香港家長的無力感。

不得不承認的是,我比其他家長幸福,接觸的家長不止是身邊的好幾位,接觸的子女更不止是自家的那一個,還有是好幾代很多的年輕人。也因此,我曾立志,我與家中的孩子日後在腦海的回憶不要只剩功課、默書、測驗或考試,還要有更多同玩、同樂、同哭及同笑的經驗。於是我趁他年幼時開始,就努力地學習陪他玩、陪他看書、陪他講心事,做到嗎?原來我真的做到了,我為我們的關係儲了很多分,如是者,即或面對青春成長期的挑戰,親子之間的愛嘛,仍在,且濃濃的……

(歡迎讀者就有關內容,致電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熱綫:2402 9230,查詢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晚上6時)


本欄由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社工及嘉賓輪流執筆,與讀者分享親職教育經驗;本文作者為韓曄姑娘。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11月1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圖: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

家長教室|我不是虎爸虎媽(下)

家長教室|我不是「虎爸」「虎媽」

家長教室|國家地理雜誌×親職教育(下)

家長教室|國家地理雜誌×親職教育(上)

家長教室|學會愛的語言(四) 請求的藝術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