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我目睹太多「贏在起跑綫」的失敗個案。「有位年輕且聰明的醫生,畢業後順利進入專科受訓。但他卻愛上紙醉金迷的生活,愛好『杯中物』,亦不斷結交女生。由於他長期酗酒,被停止了專業訓練的資格。他的習慣可能與小時候家庭背景有關。爸爸在外面拈花惹草,媽媽為了孩子唯有啞忍,即使他替媽媽感到心痛,但無奈地甚麼也做不到,內心變得矛盾和內疚。」
「曾有報道提及一名內地女子,在中國及美國的一流大學先後取得博士學位,豈料她畢業後在美國工作時不懂與人相處,接二連三被辭退,不能謀生,最終流落街頭,更因簽證過期被控逾期居留,出獄後被遣返。她形容自己除了學習,甚麼都不會。」我相信這些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香港社會步伐急促,親子時間不多,於是家長從不讓孩子有犯錯的空間。香港有60%父母是雙職家長,他們回家後便爭取時間與孩子「相處」;但所謂相處是與小孩「對功課」,督促學習。有些家長更自組群組,每天跟其他家長核對功課答案。如此一來,小孩從小沒有犯錯空間,當他們長大後,面對工作上的錯誤,便會變得束手無策,更可能犯上更較嚴重的錯誤。
「贏在起跑綫」的核心,家長往往將自己以往缺失的,都希望在孩子身上得以補償。然而小孩的快樂是否與成人的一樣?是否父母的虛榮感在作祟?教養孩子沒有既定培育模式,我們往往從失敗個案中學習。過分保護或把過多期望投放在孩子身上,孩子長大不懂面對挫折,壓力便會增加,甚至誘發不同情緒精神疾病。
每當我談到自己的教仔經過,尤其是親子之間的「瘀事」,台下聽眾最有共鳴。自己摸着石頭過河,世上沒有從未犯錯的父母和子女。親職最重要基石,就是放下執着和擁有同理心。所謂的起跑綫並不重要,長遠來說,孩子品格才是最重要。因為有好的品格,孩子才能贏在終點綫,擁有充實幸福的人生。電郵:[email protected]
苗延琼
作者為私人執業精神科專科醫生,育有兩子。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2月9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延伸閱讀: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