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各委員會改變「會議紀要」的記錄方式,以「一名議員」名稱來記錄議員發言,而不是過往具名顯示,近日引起爭議。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回應指,沒有影響大眾對議會工作的知情權,本屆議會採用科技及先進做法,未來研究進一步利用科技逐字紀錄發言內容,而以「一名議員」代表議員名稱,是出於效率的考慮。
▼梁君彥帶領傳媒參觀新辦公室示位▼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帶領傳媒參觀大樓新裝修部分辦公室示範單位。(盧江球攝)
新的議員辦公室與舊有格局大致相同,面積約60平方米、樓底2.7米。(盧江球攝)
牆壁內藏隔音物料,隔音效果應較現時為佳。(盧江球攝)
牆壁內藏隔音物料,隔音效果應較現時為佳。(盧江球攝)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帶領傳媒參觀大樓新裝修部分辦公室示範單位。(盧江球攝)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帶領傳媒參觀大樓新裝修部分辦公室示範單位。(盧江球攝)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帶領傳媒參觀大樓新裝修部分辦公室示範單位。(盧江球攝)
梁君彥指秘書處會繼續與建築署和承辦商緊密協作,在確保工程安全穩妥的前提下,爭取擴建早日完成。(盧江球攝)
改善空調系統 年底前完成裝嵌
新的議員辦公室與舊有格局大致相同,面積約60平方米、樓底2.7米
會議紀要如記名 或須4個月才能公開
梁君彥指,其實立法會自上屆起已將每個會議完整影片放上網,議員亦會剪出自己發言的片段放上網。他又指,「會議紀要」並非「會議紀錄」,因此不會詳列內容,但紀要有引索,包括議員在哪一分鐘說過什麼,能「原汁原味」重溫,「重溫議員講嘢,睇埋個神態係最緊要」,秘書處亦會繼續優化做法。
他指,立法會秘書處會繼續優化做法,透露已與內地科企「科大訊飛」洽談合作,購入有AI技術的語音軟件逐字紀錄立法會會議內容,由於該AI過往是做普通話內容為主,所以仍然需要「學習」適應廣東話。系統最快夏季可以啟用,期望今年底能夠應用在更多會議紀錄。
梁補充,秘書處正研究用AI技術,讓公眾日後搜尋立法會網頁時,可以找到每位議員在立法會「邊個委員會、講過啲咩」,最理想的情況是「字又搵到,聲又搵到」。
至於為何現時要將紀要內的人名刪去,他解釋現時秘書處摘錄紀要時,如果涉及人名,須再找相關議員再三確認內容,「來來回回都成4個月」,但以現時方式處理,會議完結後一個月內即可公開,方便快捷,強調本屆立法會工作的透明度已經相當高。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