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2月20日,孫中山先生在香港大學陸佑堂發表公開演講,當年的演講是以英語發言,題目是「革命思想的誕生」。至今,整整100周年,在教育現場看,這當然是值得紀念的日子。歷史重要日子的回顧,帶來價值的不菲,就是「當年今日」能夠引起多角度的深層次思考,古今對話,為建構新時代產生更大的動能。

上周一(2月20日)下午,由香港史專家丁新豹教授主講相關課題,皇仁書院借出禮堂舉行,講者與場地皇仁書院(孫中山曾求學之地)的相結合,叫座力特強,報名參與的師生早已額滿。

對香港人來說,特別是皇仁書院,乃至香港大學的師生而言,孫中山對國家、對民族的一生奉獻,由此帶來不滅的精神,是與有榮焉。當腐敗的滿清被推翻,換來卻是袁世凱的稱帝,孫再來二次革命反袁。袁倒台後,北洋政府軍閥仍是跋扈,對民生、民族、民權事業多方阻撓,孫就組埔軍校,發表聯俄容共宣言,將革命力量再擴大推前。

孫先生的事迹,帶來不少價值的尋問,為何孫的一生,對中國革命事業如此堅執,屢敗屢起,九死無悔?為何國民黨主政的國民政府要奉之為國父,而今天共產黨主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就早已尊稱為「革命先行者」,兩岸同歌同頌的歷史人物是稀有,原因在哪里?筆者甚盼中國完全統一,孫中山先生這位歷史人物,究竟能否彰顯精神與靈魂的巨大作用?

孫中山要推翻的是腐敗的滿清,那些年,列強吞噬中華,弱國無內政更無外交,億萬民眾的生活是艱難困苦。今天的中國脫貧攻堅再攻堅,碩果纍纍,經濟、軍事、科研等綜合力量全面提升,孫先生精神靈魂俱在,高瞻遠矚,還會說革命嗎?若再看今天國家全方位的發展,中國社會有機會進入全面小康,會微笑從容、點頭稱是?

當然,過去與今天也會對起話題:「沒有香港,孫中山的前路又如何?結果會怎樣?」


何漢權
作者為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長期關注學生全人成長及教學專業發展課題。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2月28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延伸閱讀:

何漢權 - 科學科技以外|教育現場

教育現場|人道主義

教育現場|內地港人子弟全面返港上學了

教育現場|香港各大學的國際化

教育現場|路漫漫其修遠兮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