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近日到愛爾蘭遊覽,參觀了EPIC愛爾蘭移民博物館(下文簡稱「移民博物館」),除了對愛爾蘭人及其過去多了一番了解外,對博物館也有了更深一層的思考。

首先,移民博物館選址位於利菲河邊,有200多年歷史的愛爾蘭前海關倉庫,展覽區本身已有濃厚的歷史感,也貼合過去不少愛爾蘭人沿河出海移民的足迹。展覽分為20個主題,從移民的理由開始(逼害、經濟、追尋理想),再到愛爾蘭移民在世界各地各領域的足迹及文化。

展覽主要通過各種多媒體工具去呈現主題。除了能豐富視聽感觀效果外,也有效將展覽主題娓娓道來。如將真實移民案例製作成人物投影,由案例主角/演員親自講述自己的經歷。在愛爾蘭舞蹈區中,遊客可按教學嘗試跳踢踏舞。文字描述看起來沒甚麼,但身處其中的話,自然會發現其中奧妙。

好的展覽另一效果就是能以小見大。通過一件展品或者一個人物的故事,就能讓遊覽者對整個時代或文化有更深更立體的了解。如一封封愛爾蘭移民和家人之間的家書,反映的便是愛爾蘭大饑荒等背景下,愛爾蘭的生活狀況。展覽內提到香港的蓋爾式運動(Gaelic Games)協會曾兩度舉辦亞洲蓋爾運動會,也側面反映愛爾蘭移民的廣泛程度,以及他們如何保持自身文化。順帶一提,歷任港督之中,也有不少是愛爾蘭人,如砵甸乍、堅尼地等。

隨着科技進步,各地博物館逐漸流行多媒體展覽。科技運用得當能更好呈現歷史氛圍,也能提起更多人的興趣。筆者還依稀記得,自己初見《清明上河圖》投影時的震撼。當然我們要謹記展覽的主角是故事而不是科技,科技要能貼合展覽的主題,才能有相得益彰的效果。


周正賢
作者為青年史學家年獎2019得主,國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組成員,現就讀香港大學法律學院。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3月3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延伸閱讀:

青史劄記|聊天機械人與歷史學習

青史劄記|拿破崙與澳門

青史劄記|從小人物看大歷史

青史劄記|人心不古?古人不今?

青史劄記|習史育才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