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擔任某電視台的節目主持,節目以遊戲形式為主,附以中文知識,但拍攝過程殊不簡單,因為嬉笑玩罵之間,既要注意咬字,又要講解很多典故來源。其中一集提到中國人的表達與象徵手法,關於植物,想起很多典故,頗為有趣。

我說的有趣,指的當然不是梅、竹、蓮花這類耳熟能詳的植物。例如我有個中醫朋友,診室外掛了牌匾,題:「術賽盧扁,心比椿萱」。這里的「盧扁」,指的是古代名醫扁鵲(盧國人),前句指的是手藝,稱許其聖手。至於後句,卻是兩種植物。椿,指的是椿樹,古人以此象徵長壽,以椿喻父親;萱,指的是萱草,喻的是母親。所以後句說的正是醫者父母心。匾聯意謂手藝之外,兼具醫德。而樁萱既指雙親,又有「椿萱並茂」一語,祝賀高堂長壽之意。

除了對象的專指之外,植物又有好壞之分。孔子學生顏回曾說:「聞薰、蕕不同器而藏,堯、桀不共國而治」,此處「薰」即香草,「蕕」指臭草。從後句「堯、桀」也可猜知,然則薰也借指君子,「蕕」為小人是也。其實以植物喻人,早見於屈原作品。中學唸《涉江》,其中一句正是「露申辛夷,死林薄兮」。露申,即瑞香花;辛夷,乃高大的落葉喬木,兩者並為芳草,用以喻作賢者。可見植物喻人,早有風尚。

至於眾多植物金句,我喜歡的卻是「老如松栢,少若芝蘭」一句,松栢常青不老,而芝蘭喻質之美也。「栢」即「栢」的異寫字,演員張栢芝之名,當取自此句。好奇上網一搜,張父名為仁勇,簡而精,倒也是有本可依。

有次去台灣發表論文,室友是專研陶淵明詩的師兄。細聊之下,才知他家住郊區,平日喜歡翻泥鋤土,是真正的「深耕細作」。我說對研究學術有幫助嗎?他點頭不語。畢業多年,各散東西,後來我才知道,他的學術論文已然寫出萬千世界:番紅花、扁桃、櫻桃、果樹,盡是文學與植物的探討,隱然自成一家。爾後每次開車回家經過花墟,都會想起師兄當日如癡似醉的模樣,他的世界,想來也是桃紅柳綠、春意盎然。

電郵:[email protected]


林溢欣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中文科補習名師。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4月26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林溢欣 - 公開試|中新學林

林溢欣 - 寫給即將上考場的中六同學(4)|中新學林

林溢欣 - 寫給即將上考場的中六同學(3)|中新學林

林溢欣 - 寫給即將上考場的中六同學(2)|中新學林

林溢欣 - 寫給即將上考場的中六同學(1)|中新學林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