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在模擬法庭,你可以是法庭記者、控方或辯方律師、陪審團,甚至是法官。不同角色不同角度,人生有好多不同的可能性。」有六十五年歷史的善導會,剛投得北九裁判法院活化項目,成功在三十份標書中脫穎而出,承辦首個普及司法教育中心,帶領團隊打下漂亮一仗的總幹事李淑慧,功不可沒。

由家庭輔導服務社工,到善導會業務總監以至總幹事,開拓新服務及連串改革,十七年的深耕細作,李淑慧說是時候讓機構以至服務對象「被看見」,「他們都是弱勢中的弱勢,較少獲得社會關注。」她相信預防勝於治療,對準弱勢青年,讓他們不再認定自己只能成為「被告」,而是看到人生不同的可能性。

「每個人都有機會犯錯,做過一些後悔的事。」自小成績優異、乖乖女如她,也不能倖免,「父母當年給我機會改過,我都要給機會別人。」學懂要有更多的同理心,學懂不要讓愛你的人失望,李淑慧說,這一課太重要。

剛投得北九裁判法院活化項目,李淑慧指拍過《毒舌大狀》的第一法庭是最受歡迎的打卡位,也是舉辦模擬法庭活動的教場。
剛投得北九裁判法院活化項目,李淑慧指拍過《毒舌大狀》的第一法庭是最受歡迎的打卡位,也是舉辦模擬法庭活動的教場。

 相約李淑慧在空置的前北九裁判法院接受訪問,正門掛上鐵鏈,重門深鎖,由停車場經過小斜路上的側門步進法院大樓,卻別有洞天,地下外牆由花崗石磚砌成,大樓中央設光井,貫穿三樓至五樓,把自然光引入對稱的中央樓梯,空間感十足。
「第一法庭最出名,保存得好好,之前拍過《毒舌大狀》。」李淑慧說,這裏是最受歡迎的打卡位,也是舉辦模擬法庭活動的教場,讓學生在真實的法庭環境下,以沉浸方式學習多元思考,投入感更大,感覺也更有趣。
「二○一八年獲馬會批出款項重建筲箕灣的大樓,讓我們認識了很多建築師,對接手翻新工程比較有把握,一直都有做青少年司法教育的工作,尤其是舉辦模擬法庭的活動,加上我們的副會長李瀚良先生,做過北九裁判法院的主任裁判官,對這裏好熟悉、好有感情,成功投得項目,都是天時地利人和。」李淑慧說。
事實上,政府早於二○○八年推出第一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邀請非牟利機構提交建議書,善導會已是投標的社會機構之一,結果當年政府並未批給任何一間社會機構,而是選擇租予無須投進額外資助的「蕯凡納藝術設計大學香港分校」,十年租約於二○二○年屆滿,政府接管後重新招標,善導會於十二年後捲土重來,成功在三十份標書之中脫穎而出。

李淑慧早前主持善導會為模擬法庭舉行的義工交流會,邀請了包括前高等法院法官李瀚良在內不少法律界量級人士出席。
李淑慧早前主持善導會為模擬法庭舉行的義工交流會,邀請了包括前高等法院法官李瀚良在內不少法律界量級人士出席。

 

模擬法庭 加強版

念念不忘有回響,只因努力從未間斷,李淑慧表示,早於二○○八年,善導會已舉辦模擬法庭活動,讓中學生參與,近兩年更擴展到小學和大專,「在資訊氾濫的年代,我們希望透過模擬法庭,讓學生理性分析,建立獨立的批判能力。法官、控辯雙方律師,證人甚至陪審團和法庭記者,透過不同的角色扮演,引導他們多角度思考。」
「中學生吸收能力強,在沒有前設下去理解和分析,效果特別好。」李淑慧直言,過去的沉浸式模擬法庭教育,均屬自負盈虧項目,並無社署資助,機構都得努力尋找資源。「近兩年得到禁毒基金支持,討論主要圍繞現實上會發生的毒品主題。」投得活化項目後,李淑慧透露,會推出加強版,在前北九裁判法院繼續「開庭」,審理的官司主題可望更多元化。
「活化項目二○二六年開展,但這段時間不想浪費場地,所以會透過學校購買服務的方式,自負盈虧地繼續舉辦模擬法庭活動,且範圍更廣,包括網上罪行如不誠實使用電腦,以及兩性關係和貪污等案件。」她又計劃與區議會合作,加強社區聯繫,舉辦不同類型的收費活動,期望收回部分成本之餘,亦可以藉着活動了解學校的需要。

每個人都會犯錯

二○○六年加入善導會,二○一九年接任總幹事,正開展五年計劃又適逢機構成立六十五周年,李淑慧表示是適當時候進行品牌改革,由過去低調地存在,變成讓機構以至服務對象「被看見」,她說:「過往外界對更生人士和精神復元人士,都有好多負面的標籤,近幾年看到社會轉變,都說自在共融,任何人都有他的價值和強項,不應被忽略。」
出身基層家庭的李淑慧,父親是的士司機,五兄弟姊妹排第二,對上有大家姐,對下有兩個妹一個細佬,「自己排中間,常常被忽略,所以小時候很有意識,一定要做好自己,覺得要做得好才會被稱讚。」她小時候懂得讓自己「被看見」,現在亦要讓服務的機構「被看見」。
「我成長的年代沒太多電子貨幣,爸爸揸的士,一屋好多散銀,細個就試過偷爸爸的錢。」讀書成績中上,做事循規蹈矩,向來是父母心中的乖乖女,也曾一念之間犯了錯,令父母十分錯愕,她也無地自容,「事後爸媽無打我,但我知令他們好傷心。當年父母給我機會改過,所以我都要給別人改過的機會。」
李淑慧加入善導會前,先後在兩間家庭服務機構工作,由前線社工到計劃主任,其後參與管理,決定轉投善導會重新開始,參與改革及開展新服務,是她事業的轉捩點。「最大考慮是服務的獨特性,當時的想法是家庭服務好多機構都會做;如沒有善導會,還有甚麼機構可以取代?」適值機構計劃轉型,服務對象不單止在囚人士,還要做更多預防性工作,讓她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善導會投得北九裁判法院活化項目,承辦首個普及司法教育中心。
善導會投得北九裁判法院活化項目,承辦首個普及司法教育中心。

 

預防勝於治療

「預防勝於治療,邊緣弱勢青年是高危族,住在院舍和兒童之家的家外青年,都是我們的服務對象。」她舉例說:「試過在群育學校(為適應有困難兒童而設的特殊學校)舉辦模擬法庭活動,好多同學一開始覺得自己只會站在被告欄的位置,無想過可以是法庭記者、控方或辯方律師、陪審團,甚至是法官,但人生其實有很多可能性。」李淑慧認為,讓他們藉着不同角色不同角度,跳出框框多元思考,才是重點。
此外,生涯規劃以至協助落實創業計劃等過渡性的支援,亦是善導會的重要工作,「最初服務以成年人為主,時至今日,尤其涉及社會事件的案件,以青年人為主,他們最需要的不再是生活津貼,對創業計劃的類型亦很不同。」
善導會由○六年時只百多人,發展到今日超過四百人,她形容工作仍然艱難亦富挑戰,「是好艱難,我們的服務對象都是邊緣人,在社會有時也會引發爭議,但只要你用心去做,真的會見到改變,這些都是很大的鼓舞。」

差一點做不成社工

李淑慧很健談,也很坦率,擁有三個碩士學位的她,包括老齡和健康、犯罪學和工商管理,她坦言讀犯罪學碩士課程,其中一個原因是當年由家庭輔導機構「空降」到善導會出任業務社監,希望加強學術背景,更能服眾。
她說自小已喜歡做對人的工作,但直言,那些年社工系並非她的第一志願。「大學選科原本第一志願揀物理治療,臨門改變主意,只因中學師姐說讀物理治療,其中一課要着泳衣上堂,理解身體不同部位。我女校出身,一想起就覺得好尷尬,結果揀了社工系,因為不用着泳衣。」說完忍不住哈哈大笑,人生也許就是錯有錯着,做不成物理治療師,一樣可以幫到人。

李淑慧即使是乖乖女,但小時候也曾犯錯,幸得父母給她機會改過。
李淑慧即使是乖乖女,但小時候也曾犯錯,幸得父母給她機會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