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電影《拆彈專家》,男主角時刻面對危險,一不小心,爆炸的火陷像火團般湧出,現實中雖然沒有電影情節,但每次出動,對每名警方爆炸品處理課(Explosive Ordnance Disposal Bureau)(簡稱EOD)人員來說亦相當艱鉅,幸而憑着他們的專業及機智,將危險一一化解。警方炸彈處理主任張立得警司(Andy Sir)加入EOD至今12年,先後處理多次大型爆炸品事故,最難忘是去年9月在石澳鶴咀對開水域成功摧毀二戰時期遺留的英式水雷,是全球罕有由警隊處理軍事級別武器,要潛入18米深水底,且水流極之急速的情況下展開這次「不可能任務」,最終於限時內成功化險為夷,保障市民生命及財產安全。

每次出動都有一定風險

張立得接受《星島日報》訪問表示,每次出動都有一定風險,「因為炸彈唔會睇你係咩人,亦唔會睇時間,要爆就爆,所以每次發現有炸彈,不論是二戰、自製或大細,只要係可以爆到而最後能成功處理,危險都係我哋身邊擦身而過!」而要數最難忘的其中一次拆彈經驗,是去年9月9日在水底成功摧毀二戰時期遺留的英式水雷。

警方炸彈處理主任張立得警司加入EOD至今12年,先後處理多次大型爆炸品事故。蔡建新攝
警方炸彈處理主任張立得警司加入EOD至今12年,先後處理多次大型爆炸品事故。蔡建新攝
張立得最難忘是去年9月在石澳鶴咀對開水域成功摧毀二戰時期遺留的英式水雷。警方提供
張立得最難忘是去年9月在石澳鶴咀對開水域成功摧毀二戰時期遺留的英式水雷。警方提供
張立得(左)去年9月與另一名拆彈專家李展超(右)潛入18米水深海底,成功摧毀二戰時期遺留的英式水雷。警方提供
張立得(左)去年9月與另一名拆彈專家李展超(右)潛入18米水深海底,成功摧毀二戰時期遺留的英式水雷。警方提供
張立得最難忘是去年9月在石澳鶴咀對開水域成功摧毀二戰時期遺留的英式水雷。
張立得最難忘是去年9月在石澳鶴咀對開水域成功摧毀二戰時期遺留的英式水雷。
EOD去年9月在石澳鶴咀對開水域成功摧毀二戰時期遺留的英式水雷。資料圖片
EOD去年9月在石澳鶴咀對開水域成功摧毀二戰時期遺留的英式水雷。資料圖片
警方去年9月在石澳鶴咀對開水域發現二戰時期遺留的英式水雷,是全球罕有由警隊處理軍事級別武器。資料圖片
警方去年9月在石澳鶴咀對開水域發現二戰時期遺留的英式水雷,是全球罕有由警隊處理軍事級別武器。資料圖片
張立得2018年正式成為EOD成員,奉召到灣仔會展站處理兩枚二戰時期的美式空投炸彈。蔡建新攝
張立得2018年正式成為EOD成員,奉召到灣仔會展站處理兩枚二戰時期的美式空投炸彈。蔡建新攝
 警方爆炸品處理課曾多次處理不同炸彈。蔡建新攝
警方爆炸品處理課曾多次處理不同炸彈。蔡建新攝
 警方爆炸品處理課曾多次處理不同炸彈。蔡建新攝
警方爆炸品處理課曾多次處理不同炸彈。蔡建新攝

張表示,當時有潛水發燒友在石澳鶴咀發現水雷,「雖然本港過去亦曾發現(水雷),但全是失效,故最初聽到也難以置信」結果在飛虎隊水鬼隊協助下,他們潛入15至18米水深的海底視察,「當見倒呢枚水雷,我真係呆一呆,因為成件都好完整,電綫好完整,炸藥未失效,係我哋第一次見到,香港亦從來冇人處理過」。

據警方當時指,該枚英式水雷估計重約1噸,是二戰時期遺下。張表示,雖然採取行動當日,天色風和日麗,但水底的水流相當急速,他原本與拍檔二人一組綁住繩索,但擔心反而會更危險,故決定分開,各自抓緊繩索,在水鬼隊人員協助下再次潛入水底,由於水流實在大急,繩索將他們扯至東歪西倒,視野亦相當糢糊,舉步維艱,「我哋當時都好用力捉實條工作繩,唔好比水沖走。」

在如此急速的水流下,一方面擔心水雷會移位,另方面亦擔心帶進水底的炸藥可能會隨水漂浮,可謂與時間競賽,幸而他們早已估計有此情況,預先帶同多個從基地就地取材拿來的啞鈴充當重物潛入水底,以固定炸藥的位置,結果成功摧毀該枚軍事級別水雷,整個過程用了30分鐘,上水後,因水流太急,加上持續發力,手指變得僵硬,短暫時間無法伸直。

香港警隊首次成功摧毀軍事級別水雷

張表示,「看到按掣(引爆)嗰一下,睇到衝擊波衝上嚟,知道我哋(警方)做一切都係值得,安全,我哋之後再潛落水,確保成個水雷已被安全摧毀,感覺相當滿足」;亦由於在外國一般由軍隊負責處理軍事級別武器,故對今次能首次成功摧毀軍事級別水雷,令整個EOD以至警隊感到相當自豪,他亦有在國際會議上分享該次難忘經驗。

另一次難忘經驗為2014年2月6日,張表示,他還是後備爆炸品處理小組成員,第一次奉召到場,就是在跑馬地錫克廟發現2000磅炸彈,「我當時放假,同屋企人食緊飯,接報後立即送屋企人回家,然後直接駕車前往跑馬地,我車尾廂永遠都會放置一套EOD制服」結果他當日是最早到達現場的EOD人員,雖然是後備成員,但印象非常深刻。

難忘5日內發現兩枚千磅二戰時期美式空投炸彈

至2018年1月底,張立得已正式成為EOD成員,他奉召到灣仔會展站處理一枚二戰時期的美式空投炸彈,重約1000磅,炸藥約佔一半,即500多磅,由於炸彈在地下發現,他跟隨師傅進入4至5層樓深的地底,當時天氣寒冷且下着雨,但因為確保身體靈活度,故沒有穿上厚衣,多次上上落落,身水身汗,結果在長達27小時,終於成功將炸彈安全引爆,「我哋期間要留守封鎖範圍,因為如果我哋走咗,就無人可以確保現場安全。」

但沒想到5日後,再在同一地點發現另一枚炸彈,由於之前跟隨師傅拆除上一枚炸彈的經驗,故今次拆彈任務由他負責,今次用了24小時,成功將炸彈安全引爆,但由於今次炸彈的位置懸在半空,故較之前一次困難,故即使有經驗,也要重新考量,「就算(炸彈)跌落嚟唔爆,都會壓死我,所以要做很多準備功夫」。期間,張跟上次一樣,幾乎沒吃過東西,每刻都想首如何盡快固定炸彈位,並進行安全引爆,因為當時位處灣仔繁忙的路段,早一小時解封,對市民的影響減至最少。

早一小時解封 將對市民的影響減至最少

結果,當上地面時,因體温太低,張暈倒過來,要同事扶上車休息,亦因地下污水,令他全身長出紅疹,但亦因為今次難忘的經驗,可以學習在大型事故中,與其他部門協調如何清場及疏散市民。對於有人謂,埋在地底多年的炸彈未必會爆,張表示,正因炸藥埋藏多年,加上突然浮上地面,會因温度改變而變得敏感及處於不穩定狀態,更加要盡快安全處理。

記者 鄭華坤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