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面對不同的人生階段,總會面臨來自各方面的壓力,甚至造成不同程度的情緒困擾。然而社會上滿足青年人情緒需要的服務有限,傳統服務未必能提供即時的協助。有見及此,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於2019年策劃及捐助近2億9,500萬港元,以跨界別方式聯同六間非牟利機構和香港大學,推行「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建立屬於青年人的專屬空間,同時提供一站式的早期介入及支援服務服務,助青年人跨過難關。
計劃成立於2019年,為期四年半,目標為12至24歲為主的青年人建立一套專為他們而設的身心靈健康服務模式,並培育新一代的青年工作者。計劃一共在全港設立八間「平行心間」,而位於荔枝角由香港小童群益會營運的「平行心間」則為擴展至35歲及以下的青年提供服務。香港小童群益會為計劃夥伴之一,其助理總幹事陳碧輝提到,計劃成立的原因在於留意到青年人有情緒上的需要,但往往求助困難。尤其是傳統服務關卡多,輪候時間長,讓不少青年人對求助有所卻步。為了填補這些缺口,計劃在交通方便的地理位置提供一站式的服務,讓青年人可以在專屬空間與社工或朋輩分享。由成立至今,計劃服務近12,000名青年人,而且大多過往並無使用過其他社會服務。
計劃共分三層架構,第一層以以活動形式,為青年人提供身心健康減壓活動,藉此識別有需要的青年人;第二層以個人和治療小組形式支援輕度至中度情緒困擾的青年人;第三層,由計劃內的精神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及社工為有需要的青年人提供評估及個案輔導服務。陳碧輝提到,「平行心間」與其他青年中心不同,中心裝潢較新潮、氣氛輕鬆,從環境上較易吸引青年人。計劃又通過不同的活動讓青年人發現和幫助自己,比起單刀直入的服務模式,青年人會感到較少壓力。再者,相較傳統服務,青年人也可以以較輕鬆的心態去接觸專業人士,並獲得適切的建議和協助。
助青年人建立自信 確立人生目標
朋輩工作員King通過音樂活動接觸到該計劃。他過往曾因為升學和與家人相處等問題受情緒困擾。King認為,通過參與活動和與社工交流,讓他更了解自己的需要,同時有一個舒緩壓力的空間。他認為計劃最大的得着是讓他建立起自信,同時更妥善處理人際關係和管理情緒。通過與社工的交流,讓他能更理解家人的想法和意見,令關係有所改善。同時,家人亦察覺計劃對King有助益,並支持他繼續參與計劃。後來,他在社工的推舉下成為朋輩工作員,希望用自己的經歷幫助同樣受情緒困擾的青年人,並立志以社工為目標繼續升學。社工楊倩雯亦感受到King的轉變,樂見他找到人生目標。她提到,求助的個案不少都是處於人生轉折點,例如面對升學或就業等前途問題。社工和輔導員需要聆聽和誘導,不應太早給予建議,也要細心觀察有潛在危機的青年人。
發掘青年人興趣 增強自我肯定
計劃的會員Helis熱衷音樂,但一度因情緒困擾而停止發展這個興趣。她同樣透過「平行心間」的活動接觸計劃,並在朋友和社工的支持下,她重拾最愛的結他,並受邀參與各種音樂活動,重新享受音樂。她曾因工作上的問題而受到情緒困擾,幸好在社工林燕珊的開導下,她慢慢懂得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同時學會以同理心看待職場的各種情況和批評。林姑娘以靜觀和音樂等活動為她疏導情緒,幫助她走出低谷。林姑娘提到,Helis的自信心較之前大為改善,尤其是在職場上對自己有更多肯定。她認為,青年人對自己的肯定尤為重要,身邊的人應盡量聆聽,避免盲目批判,也不能輕視他們的情緒需要。Helis亦指:「青年人需要聆聽,而非一味批評和責怪。了解他們情緒背後的根源,並支持他們找到興趣和價值非常重要。」
將「情緒」視為「需要」 與青年人同行
兩位社工從計劃的服務也有所得著。楊姑娘提及一個令她印象深刻的個案。在一次對談結束時,楊問道:「有甚麼可以繼續跟進處理?」,青年人竟反問:「原來我都可以選擇?」楊姑娘受到很大觸動,感受到不少青年人成長過程中,很多事情都由別人安排,或因個人能力和際遇,面對身不由己的情況。另外林姑娘建議青年人可從三方面覺察自己的潛在情緒需要,例如由觀察自己的身體反應入手,如因恐懼產生的心跳加速和手震,都是身體發出的訊號;然後可以嘗試尋找情緒的來源,例如當感到恐懼時,可思考自己在怕甚麼;最後亦可留意外在行為,例如遇到特別的人或事物會逃跑或躲避。青年人可以自我探查,也可以與社工和輔導員一同尋找負面情緒的源頭。將「情緒問題」,看待成「需要」,才能避免標籤青年人「有問題」,並與他們同行,學習如何照顧和調節情緒需要。計劃正正為青年人提供了一個舒適的空間,鼓勵他們正視自身的情緒需要。
賽馬會平行心間計劃
網址:https://www.levelmind.hk/
(資料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