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處在5月更新的《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實行3個月,《指引》一直被指「離地」、未有針對工地的實際情況,警告亦經常「彈出彈入」,使工友無所適從。綠色和平於7月在全港多區的建築工地外測量暑熱數據,今日(10日)舉行記招,表示勞工處制定的《指引》未能反映熱壓力的地域差異,因暑熱指數並非針對工人實際工作環境而設,亦未能反映戶外工作者的暑熱風險。綠色和平建議勞工處應直接套用國際常用作衡量勞工熱壓力的方式(WBGT),亦應與各工會商討並制定更針對工友實際情況的防中暑措施。
綠色和平︰即使身在同一城市也有輕微氣候差異
綠色和平在7月派出調查員在港九新界及離島7個建築工地外測量WBGT數據。總結3日調查數據發現,所有監測點在同一時段下最大的濕球黑球溫度(WBGT)差異達8,三日平均差異亦達4.57。綠色和平項目主任伍漢林表示,現時勞工處的指引忽略了微氣候對工友的影響,因為即使身在同一城市也有輕微氣候差異,因此只通過京士柏一個氣象站是不足以代表全港不同的暑熱狀況。
伍漢林續稱, 香港暑熱指數的計算方法輕視熱輻射的影響,而制定初衷是保障普羅大眾,故以全港的入院率計算,當中包括小朋友及長者等,並非針對工友。相反,WBGT直接考慮人體受熱程度及能否有效散熱,因此經常被各國用作測量勞工熱壓力的指標。
余德新批勞工處《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離地、不切實際
本身是醫生、香港工人健康中心主席余德新表示,勞工處希望用一套措施套用在所有工友身上,稱《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離地、不切實際 ,因按其工作暑熱指數觸發的門檻過高,往往導致「得物無用」 。他解釋,由2014年起,紅色工作暑熱警告只發出過4次,黑色更是從來未發出過。他表示,按照標準,在熱壓力指數達33時,一般人只能靜止休息 ,只有在指數為25,人們才應做重體力勞動工作,否則容易引致熱衰竭或中暑。
綠色和平建議直接在各工地安裝WBGT儀器,監測熱壓力指數,並提供相應措拖,以減少微氣候對工地工友的影響。此外亦提倡將「工作暑熱警告」與天文台的酷熱相關的提示或警告掛鉤, 而非依據香港暑熱指數,以減少警告「彈出彈入」的問題。另外, 勞工處亦應與不同行業的工會商討針對性及切實可行的防中暑措施,以解決現時指引「離地」的情況。
勞工處 : 僱主有責任評估工作地點熱壓力水平
勞工處表示,僱主有責任評估工作地點的熱壓力水平,若個別工作地點因特殊情況,以至「工作暑熱警告」未能反映工作地點的熱壓力情況,負責人可按《指引》,評估員工的熱壓力及所需採取的防暑措施。
員工中暑視作工傷
處方又表示,由於各行各業不同職位的工作性質和要求不同,僱主及僱員應盡早參考《指引》提供的準則和建議,以風險為本及共同協商的原則,就酷熱天氣下的防暑措施,制定合理及雙方同意的方案,減低僱員工作時中暑的風險。僱員如果在工作時意外中暑,會視作工傷處理。根據勞工處過往處理懷疑與中暑有關工傷個案經驗,僱主一般對僱員工作期間因工中暑的補償責任沒有太大爭議。
記者:陳俊豪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