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環境諮詢委員會開會今日(4日)就香港《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及空氣質素指標檢討進行討論。香港的空氣質素指標由去年起生效,《空氣污染管制條例》 列明指標須每5年最少檢討一次。早前環境及生態局向環境諮詢委員會提交文件顯示,局方正建議收緊指標之中其中3項因素的標準,包括二氧化硫(SO2)、可吸入懸浮粒子 (RSP/PM10)微細懸浮粒子。此外,又建議新增了項新指標,分別為臭氧的高濃度季節指標、二氧化氮的24小時指標,以及一氧化碳的24小時指標,最快明年實施。

委員支持政府檢討方向

通過閉門討論後,會上多委員都表示將支持政府的檢討方向,亦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加強宣傳空氣質素與公眾健康的關係。有委員表示,雖然當局指近十年部分空氣污染物濃度明顯下降,但應加強污染物對健康所構成風險的重視,需要從市民層面加強教育和宣傳。還有委員提出,雖部分污染物濃度如臭氧排放難以達到世衛標準,但也應該針對本港實際情況訂立切實可行的長遠減排目標。 

委員支持政府檢討方向。謝宗英攝
委員支持政府檢討方向。謝宗英攝
環境諮詢委員會開會今日就香港《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及空氣質素指標檢討進行討論。謝宗英攝
環境諮詢委員會開會今日就香港《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及空氣質素指標檢討進行討論。謝宗英攝
實施新標準後,2030年緊急入院個案會較2019年減約2300宗。資料圖片
實施新標準後,2030年緊急入院個案會較2019年減約2300宗。資料圖片
實施新標準後,2030年緊急入院個案會較2019年減約2300宗。資料圖片
實施新標準後,2030年緊急入院個案會較2019年減約2300宗。資料圖片

2030年緊急入院個案會較2019年減約2300宗

署理環境及生態局副秘書長梁啟明在會上表示,局方會重點檢討空氣質素與市民健康風險息息相關這一議題。他預計新指標實施後,到2030年,緊急入院個案會較2019年減少約2300宗,早逝的個案會減少3100多宗,門診就診則可減少90多萬次、即可節省了4000多萬元入院費用及2.3億元醫療成本。

被問及高球場環評報告有有何最新進展時,環境諮詢委員會主席查逸超回答《星島》記者提問時表示,由於個案已進入司法程序,委員會暫時沒有補充和評論。

記者:謝宗英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