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最古老的歷史記錄是甚麼?我們也許找不到答案,但相信它不會是文字,卻很可能是壁畫。在文字發明之前,人類正是利用圖畫記錄生活,文字發明後,繪畫依然在歷史記錄中扮演重要角色。過去筆者曾經在本欄論及漫畫對歷史研究的作用,本文則從繪畫入手,看看如何「畫中有話」。

記得我在英國倫敦交流時,教授海權歷史的蘭伯特教授很喜歡在投影片中放入名畫,以畫入題講學。因為繪畫,特別是以歷史、政治為題的畫作,往往反映了時人的心態、歷史觀等。如在17世紀的荷蘭黃金時期,荷蘭依靠船隻掌控貿易、擊敗敵人,描繪船隻、大海的海洋藝術便逐漸流行,誕生如William Van De Velde父子等畫家。及後海權從荷蘭轉移到英國手上,19世紀時,大量描繪特拉法加海戰的畫作便鞏固了英國人對自身作為海洋霸主的驕傲。透納(J.M.W Turner)一系列描繪迦太基興衰的作品,則反映了當時英國人對其歷史定位的思考,將英國與歷史上的海權國家連結起來。

繪畫反映人心,更能印證文字。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便立體地呈現了汴京的繁華景像,與文字記錄《東京夢華錄》相互映照。唐朝鼎盛時,影響力遍及中亞,單靠文字記錄,我們可能並沒有甚麼概念。但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附近的Afrasiyab遺蹟,便出土了描述康國國王拂呼縵接見各國使節的壁畫,當中包括唐朝在內,還繪有唐朝宮廷生活情況,令書本說法頓時變得栩栩如生。

人類除了依賴文字外,亦需要圖像以加深記憶,令印象變得更具體。所以分享、研究歷史時,引入繪畫,將會事半功倍,亦能為我們提供新的角度認識歷史。


周正賢
作者為青年史學家年獎2019得主,國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組成員,現就讀香港大學法律學院。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9月29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張瑋宗 - 可敬可畏的大自然|青史劄記

周正賢 - 大學之道|青史劄記

張瑋宗 - 歷史帶給我甚麼|青史劄記

周正賢 - 襄漢遊記|青史劄記

張瑋宗 - 習史的理念|青史劄記


訂閱《星島校園報》連環送學習天書及網上練習,立即瀏覽了解詳情:bit.ly/BTSEP2023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