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地微博歷史博主「唐哲同學」發出一組圖片:「歷代書法名家,書寫的『中國』二字,誰寫得最好?」,網友在評論時,也好奇地問:「中國」這二字究竟是怎麼來的?
「唐哲同學」共貼出了八張圖片,分別是秦朝左丞相李斯、三國曹魏大臣鍾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唐大書法家歐陽詢、南宋文豪蘇軾、宋徽宗、元代畫家趙孟頫及新中國開國領袖毛澤東等八人寫的「中國」二字。
網友大多喜歡蘇軾寫「中國」二字,認為其「厚重飽滿」,還有網友認為蘇軾把「中國」寫得「很有實力」。也有網友認為王羲之的「中國」也顯得「厚重遒勁有力」,鐘繇的「中國」二字「看著最舒服,中正平和」。大多網友不太喜歡宋徽宗的「中國」,因為「太瘦了」!
不少網友也喜歡毛澤東的「中國」。有人認為其草書「中國」二字中的「中」似一把衝鋒槍,而「國」字下不封口,顯得與眾不同,像華表、像起舞的人、像矛戈,有戰鬥精神和灑脫,也是其作為「革命者」和書法家們的分別。還有網友說,毛澤東一生踐行「富強中國」,是不能用其這兩個字寫得「好不好」來評論。
網友也對李斯的小篆「中國」有些疑惑:那時已有了「中國」之說?中國為什麼叫「中國」?這兩個字是怎麼來的,有什麼特殊的含義?
其實,「中國」這二字的出現,比李斯的小篆「中國」還早約1000年。
根據目前已有的考古資料和史書記載,中國二字是3000多年前的周人發明的。1963年,在陝西省寶雞市出土一個西周古銅器,被命為「何尊」,這是西周初年一個叫何的西周貴族所造,在尊底刻有122個字,其中有一句是這樣的:「余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這話的意思是說:我將居住在這天下之中,從此治理人民。這是出土文物中最早關於「中國」二字的記載。這裏的「中國」指的是「天下之中」的意思。
另外,有約3000年歷史的《詩經》中也常見「中國」二字。《詩經 大雅》中就有:「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哀恫中國,具贅卒荒。內奰於中國,覃及鬼方。」這裏的中國,與「何尊」上的「中國」一樣,均是「天下之中」的意思。當時人們相信「天圓地方」,而自己居住的地方則是「天下之中」。
在漢代中國人已自稱「中國人」。《史記》有記漢武帝劉邦派史臣出使南越要其歸順,其中一理由是「足下中國人,親戚昆弟墳在真定」,意思是「你本是中國人,親戚的墳就在真定(今河北正定)」。
據考,雖然歷朝歷代都有自己的朝代名,但「中國」也是代稱。如春秋戰國時中原地區的幾個諸侯大國均自稱「中國」,首次在官方文件上出現「中國」則是「大清國」和西方侵略者簽訂的多個不平等條約,條約中清政府自稱「大清國」,但涉及領土的部分則強調有關領土屬「中國」,而西方也以「中國(CHINA)」來稱「大清國」。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中國」成了國名的簡稱,此二字開始被普遍使用。之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繼續簡稱「中國」,「中國」也被全世界所熟悉。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