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量龐大的「追星」群體當中,「小卡經濟」令人關注。偶像團體推出種類繁多的小卡樣式,大量未成年粉絲融入規則,交易買賣才「被認可」是粉絲,一張卡片市值數百元甚至過萬元,詐騙、售假、「跑路」等問題隨之而來,絕大多數情況下,粉絲都只能自認倒霉。
周彤(化名)把花錢買第一張偶像小卡的日子,當作開始追星的第一天,短短一個月內收集了幾十張小卡,每晚睡前她都會翻開收集冊欣賞一遍。那是一個由十幾名成員組成的韓國男團,明星本人的自拍照片被製作成身份證大小的卡片,包裹著一層薄膜的硬卡紙微微反光。
十一假期某天,周彤和兩個朋友一起到北京市海淀區一個商場逛「小卡市集」,從早8八點多出發,一直逛到了下午5點,她精挑細選購買了17張小卡,另一位朋友屈婷(化名)買了27張。
小卡一般不會單獨發售,通常買專輯的贈品,或者付費成為官方粉絲俱樂部高級會員,再買限定的成員寫真集、周邊適品等。小卡是隨機贈送的,如果喜歡上多人團體,但只鐘意個別成員,就要大量購買以增加心水小卡的機會。有團體發行一張輯,附贈的小卡可以超過100種。
而由於並不是正式商品,小卡並沒有固定價格,大都通過粉絲之間二手交易流通。一張小卡的市場價格在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較為稀有的可以賣到幾千甚至上萬元。
屈婷曾經花費400元買幾張專輯,只能抽到一張市場價幾十元的心水小卡。她說:「專輯本身是沒有價值的,這幾乎成了大部分粉絲之間的共識,沒有幾個人會真正在乎甚至播放那張CD。」在深入瞭解小卡後,她開始直接在二手市場購買小卡。
談到花費這麼多錢購買一堆「紙片」是否值得,剛剛升上高一的周彤一邊喝奶茶一邊翻看著卡冊,頭也不抬回答說:「不想去考慮值不值得,我是清醒地被割韭菜。」
學者:追星沒問題 不必當韭菜
研究粉絲文化多年的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朱麗麗教授指出,小卡對於粉絲而言,是一種身份象徵和社交符號,是正常的青少年中流行的亞文化資本,並不是什麼洪水猛獸,「首先我們要先理解青少年追星時的情感,而不是一概否定。」
隨著網絡和商業社會的發展,「粉絲」群體越來越多被關注,也就自然而然會被資本捕捉到,從而成為從中牟利的「抓手」,締造了「粉絲經濟」,中韓娛樂公司、各平台小卡商家等,都在試圖從未成年粉絲的口袋里「掏錢」。朱麗麗指出,最重要的是要幫助青少年們認識到,粉絲經濟實質是以資本盈利為核心,讓他們明白要適可而止,「追星是沒有問題的,但過度作為粉絲經濟的『韭菜』就沒有必要了」。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