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舉辦今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的三藩市,擁有全美國最大的華裔人口比例,佔全市約兩成人口,即約16萬人是華人。有華人非牟利團體在當地經營4幢平園,合資格入住人士均是收入最低的基層,租金更只是住客收入的三分一,如香港的過渡性房屋或公屋。項目負責人坦言,每幢樓每月營運費達20萬美元(折合約156萬港元),要達至收支平衡,除了依靠市及聯邦政府的資助外,更要考驗機構如何做個好業主,建議香港的非牟利機構可到當地取經。

園內增設共享會議室 進入電梯大堂須「拍卡」

唐人街的4幢平園由華人非牟利團體「華協中心」經營,其中東平園是1964年落成,與香港的彩虹邨在同年竣工,外牆同樣油上不同的顏色,據說是設計師在設計時曾看過彩虹邨的相片,才完成東平園的設計。該處剛完成翻新不久,園內的籃球場更是由三藩市著名籃球隊「金州勇士」基金會聯同其他合作夥伴贊助修建。園內更增設共享的會議室、儲物室,以及職員工作室等,亦在通往電梯大堂加設電子保安設備,出入的住客必須「拍卡」入內。

東平園是1964年落成,與香港的彩虹邨在同年竣工,外牆同樣油上不同的顏色。郭詠欣攝
東平園是1964年落成,與香港的彩虹邨在同年竣工,外牆同樣油上不同的顏色。郭詠欣攝
東平園是1964年落成,與香港的彩虹邨在同年竣工,外牆同樣油上不同的顏色。郭詠欣攝
東平園是1964年落成,與香港的彩虹邨在同年竣工,外牆同樣油上不同的顏色。郭詠欣攝
東平園是1964年落成,與香港的彩虹邨在同年竣工,外牆同樣油上不同的顏色。郭詠欣攝
東平園是1964年落成,與香港的彩虹邨在同年竣工,外牆同樣油上不同的顏色。郭詠欣攝

華協中心項目主任陳詩欣表示,在三藩市內租一個兩房單位,約4000至6000美元,折合約3.1萬至4.7萬港元,「打工仔」月薪只有約3000多元美金,即折合約2.3萬港元,大部分華裔新移民剛到埗時都難以負擔,需要入住當地類似香港劏房的「散房」,生活環境都很差。

慨嘆營運住屋項目「好睇唔好做」

她續稱,華協中心成立的宗旨就是希望被逼遷的人可以有地方住,但要做好一個業主都要計數,每年業主加租都是營運成本提高,中心盡量將維修及物管都安排自己的員工處理,減少外判的開支,但仍然難以降低成本,若經營的單位沒有人入住,政府會減少資助配對,慨嘆要營運好住屋項目是「好睇唔好做」,有時候內部亦會就收支平衡與幫助別人間產生矛盾。

陳詩欣表示大部分華裔新移民剛到埗時都難以負擔三藩市內的高昂租金。郭詠欣攝
陳詩欣表示大部分華裔新移民剛到埗時都難以負擔三藩市內的高昂租金。郭詠欣攝
陳詩欣(左)與阿蓮(右)。郭詠欣攝
陳詩欣(左)與阿蓮(右)。郭詠欣攝
阿蓮指當年住在「散房」4年,只能放一張床,廚廁與人共用,一家三口生活得很辛苦。郭詠欣攝
阿蓮指當年住在「散房」4年,只能放一張床,廚廁與人共用,一家三口生活得很辛苦。郭詠欣攝
阿蓮感恩團結會及華協中心為她一家提供一個好的生活環境,改變了其人生。郭詠欣攝
阿蓮感恩團結會及華協中心為她一家提供一個好的生活環境,改變了其人生。郭詠欣攝
平園如香港的過渡性房屋或公屋。郭詠欣攝
平園如香港的過渡性房屋或公屋。郭詠欣攝
平園內足夠的公共活動空間。郭詠欣攝
平園內足夠的公共活動空間。郭詠欣攝

新移民居「散房」廚廁共用 感落差大

2016年移民到美國的阿蓮,住在「散房」4年,當年的居所只能放一張床,廚廁要與人共用,一家三口生活的很辛苦,「顛覆了我對美國嘅感受,唔知點解會咁樣,心理落差好大」。之後她加入了散房家庭團結會,慢慢了解到社區需要共同努力爭取、改變,自己終於2020年入住平園。

阿蓮憶述當時拿到看海的單位時,她的女兒不停問:「你確唔確定真係我哋嘅?真係?」她形容在散房生活被動,受限於與人共用設施,那樣只是生存,「生活應係幾時想煮食就煮食」,感恩團結會及華協中心,為她一家提供一個好的生活環境,改變了其人生。

華協中心的代表表示,要營運好一個房屋項目不易,過往無論是內地、日本及韓國等,很多國家都有來三藩市與他們交流了解,很奇怪一直不見香港的團體過來,如香港需要經營房屋的項目,十分建議香港的團體過去找他們交流。

記者:郭詠欣三藩市報道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