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的鄰居!想不到會這樣子就跳下來!」Daisy顯得很難過。「上次閒聊她沒甚麼異樣,但告訴我唸書很辛苦,功課、考試像無限輪迴,看不到盡頭。」「我應該鼓勵她,一天不了結自己,就有新的可能性。」Daisy自責地說。
最近我對王陽明的心學很感興趣,原因是有位頂尖教練在Covid期間患上抑鬱症,「我有一隊教練,但所有運動場館都封閉了……」幾個月後,教練的情況改善了,他對我說:「王陽明心學對我幫助很大:人生是一場修行,越在艱難處,越是修心時。」 我又看了在日本被尊為「經營之聖」的企業家稻盛和夫的《人為甚麼活着》一書,他也是王陽明心學的「粉絲」。對青少年來說,死亡被視為解脫,但誰知道死後的世界是甚麼?若今生的功課未修好,你始終要retake的。
弗蘭克(Viktor Frankl)的《活出意義來》一書,描述他在納粹當政期間,被囚於集中營,忍受種種非人待遇而終獲生還。「命運之神用了許多不同的方式,放了我一馬!人的抉擇是多麼的不可靠,尤其在攸關生死的大事上。」他領悟到一點,就是人在陷身絕境、無計可施時,唯一能做的,也許就只是以有尊嚴光榮的方式面對痛苦。
事實上,人活着便是受苦,要活下去便要由痛苦中找出意義,意義不能尋找,卻要被創造和發現。人生的死亡和痛苦自有其意義。一個人若能接受命運及其所附加的一切痛苦,並且肩負起自己的十字架,即使在最惡劣的環境中,都「有能力」保留他的精神自由和心智獨立,即是人最終的內在自由,而這是一項實在的內在成就。
弗蘭克談到人類的存在:一個人不能抽離生活去尋找生命意義,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特殊天職或使命,需要具體地去實現。生命無法重複也也不可取代,只有他具特殊的機遇去完成其獨特的天賦使命。生命的意義只有他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的問題,只有藉着「負責任」去答覆生命。
苗延琼
作者為私人執業精神科專科醫生,育有兩子。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11月9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延伸閱讀:
訂閱《星島校園報》連環送學習天書及網上練習,立即瀏覽了解詳情:https://bit.ly/BTSEP2023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