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已經在本欄說過,現今網絡時代的運動員,其實比從前幸福許多,除了有進步的運動科學之助,就算是非專業愛好者,打開社交網就有很多訓練教學影片,講解和展示都遠比從前靠閱讀運動教學書籍更細緻和容易跟隨。當然影片不可能取代真人教練,而資訊的真確性也需要使用者自行分辨,但如果本身已經對該運動有一定根底,確實可以得到很多裨益和啟發。

最近看到一段短片,裏面的籃球技術訓練師說的話,我覺得就很值得參考。片裏他講解的是一項運球練習,球員要在做胯下運球途中,撿起一個放在地上的小球,目的是增強切入時降低重心及肩膀以越過對手的能力。片中訓練師指出做這訓練時常犯的一項錯誤,就是在撿拾地上小球時並沒有維持着切入的大馬步,而是收細了步幅來令拾球沒那麼費力。結果是:練習變快了、輕鬆了和好看了,卻並非真實比賽

那位訓練師提出:我們有時會迷失,在訓練時把「完成練習動作」當作目標,為做而做;實際上我們要的,是透過練習去練到實戰能應用的技術。前者只是工具,後者才是真正要追求的東西,而一個小小的細節,就構成兩者的差別。

早前讀過一部由NBA頂級球星的技能訓練師Rob McClanaghan寫的書,他的見解也相若。他說其實每次與球星練習的時間並不是別人想像般長,很多時候只是1小時左右,但那1小時卻會很集中,每次重複做的練習動作都嚴謹地要求細節正確,而且以真實比賽速度來做,這樣的練習就算只進行短時間,效果其實勝過長時間去「輕鬆練」,後者只是告訴別人自己連續練了2小時、3小時,聽起來很刻苦,也能獲取些虛榮感,但實質上沒有把訓練時間做最有效的運用,細節和強度才更關鍵。喬靖夫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