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反腐全面開花,涉及領域從部隊、金融、醫藥、體育到文物保護。近日來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馬文輝、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王福州陸續接受調查,顯示中紀委已經開始向隱藏在一些「冷門」領域的貪腐問題出手。
上述兩位曾是非遺領域最高專業官員,曾經分別擔任文化部非遺司司長和副司長。此外,還有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保護中心原主任程明、雲南紅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產管理局原局長朱布紅等被調查或處理。
對外行來說,文物保護領域的反腐監督有一定難度,因為涵蓋文物徵集、管理、修繕等方面,具有專業性強、行業壁壘高的特點。財政、審計等部門由於對文物價格、修繕知識等了解有限,所以難以精準發現深層次的「貓膩」。
對於工程預算造價水分大等問題,礙於專業難以發現。文保領域的腐敗,集中體現在文物「四有」檔案的建立工作過程中。所謂「四有」,是指文物保護單位有保護範圍、有標誌說明、有記錄檔案、有專門機構或指定專人負責管理的資料。
從現場測繪、製圖到整理資料、裝訂成冊,一處文物的建檔工作,從頭到尾大概需要花費數萬元。各地紀委查處了不少貪官利用這項摸清文化遺產「家底」的工作「撈油水」。浙江省義烏市去年查處了一宗文保單位腐敗窩案,共涉及違紀違法人員16人,包括該市文物保護所主要領導黃某某、樓某某、周某等3人。
當前,由於文保所、博物館等單位普遍規模不大,運行相對封閉,所以一旦內部出現「污染源」就極易擴散,這也極易導致文保領域腐敗窩案的出現。
駐北京記者 張言天
---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