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務處於2022年12月成立「科技罪案警政顧問小組」(「小組」),雲集12位來自科技界的專家及領袖分享資訊科技的最新發展情況,以助警方及早洞悉瞬息萬變的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挑戰和潛在威脅。小組於今年3月舉行了第5次會議,專題探討第三代互聯網(「Web 3」)技術發展趨勢、Web 3產業在香港的發展形勢、區塊鏈的應用場景,以及相關的風險。小組認為,香港近年積極推動Web 3及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不單包括為人熟悉的虛擬資產市場,更包括電子遊戲、金融投資、藝術文化、甚至歷史保育。然而,與虛擬貨幣相關騙案數字持續上升,本港必須適時設立適切及有效的監管制度,主動辨識及排除風險,以減少不法分子利用區塊鏈技術犯案或利用虛擬資產市場洗黑錢的機會,同時讓企業能夠合規合法地持續發展。
涉及虛擬資產罪案數字上升
根據警方數據顯示,本港涉及虛擬資產的罪案數字由2022年的2336宗,大幅上升至2023年逾3415宗,涉及金額高達43億港元,當中逾九成為詐騙案件。據小組成員分析,虛擬資產相關騙案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是騙徒會以各種理由誘騙受害人將具有匿名化特性的加密貨幣轉帳到騙徒的虛擬錢包。由於加密貨幣不依賴中央銀行或政府發行或管理,用戶在設立私人加密貨幣地址(「private wallet)時無需提交個人資料,因此警方難以追查用戶的身份。加上海外平台亦受本港制度監管,故此大大增加了警方追查及攔截款項的難度。
另一類是騙徒單純以投資虛擬資產作為幌子欺騙受害人,由於虛擬資產是市場上炙手可熱的投資產品之一,受害人容易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被騙徒的花言巧語所迷惑。即使政府已經在不同媒介上提醒市民在交易或匯款前要保持審慎,警方亦推出「防騙視伏器及「防騙視伏APP協助公眾辨識詐騙及網絡陷阱,但仍然難以杜絕虛擬資產相關騙案。小組認為,除了要加強教育市民對虛擬資產的認知,更重要的是確保虛擬資產平台得到適當監管,打擊不法分子利用加密貨幣詐騙或洗黑錢。
JPEX騙案牽涉騙款逾16億港幣
然而,小組認為推動Web 3發展的其中一個重大挑戰,是「區塊鏈」、「加密貨幣」等的相關概念被「標籤化」、「污名化」,誤解黑灰產業鏈共生。事實上,由於加密貨幣的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特徵,使其成為不法分子洗黑錢的工具或在暗網上作非法交易的支付方式。同時,過去多宗大型虛擬資產崩盤、交易平台發生營運中斷、倒閉、遭黑客入侵及詐騙案件,及網上騙徒不時利用Web 3 作幌子欺騙巿民作出虛假投資,均嚴重打擊公眾對Web 3 的信心。
例如在2022年11月,全球最大虛擬資產交易平台之一的FTX出現資不抵債、挪用資產的情況,最終倒閉,總損失金額高達數十億美元,暴露了虛擬資產平台在資金存管、帳戶管理、風險控制、財政儲備等各方面的缺失。在FTX騙案當中,除了大量個人投資者外,更不乏大型企業、金融機構及基金。在港亦有類似的JPEX騙案,牽涉超過2600受害人,騙款逾16億港幣。
故此小組認為,當務之急除了提高公眾對虛擬資產的認知水平、加強風險意識,亦需要不斷優化虛擬資產市場的監管制度,令一般市民和企業重拾對Web 3相關概念的信心。
必須加快腳步建立完善的監管制度 推動Web 3發展
小組認為,虛擬資產市場交投越趨活躍,而相關的交易平台是一般投資者最容易接觸虛擬資產的媒介,因此政府必須持續做好相關平台的合規監管工作,令大眾擺脫對Web 3相關概念的負面印象。全球各地正紛紛推出不同措施監管虛擬資產,例如日本已經建立加密資產交易所發牌制度,歐盟亦將於今年全面實行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法案(「MiCA」),法案除了監管加密資產服務提供商,亦要求穩定幣發行商滿足風險評估及流動儲備標準,一方面旨在保障投資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亦打擊犯罪分子利用加密貨幣洗黑錢。香港必須加快腳步建立完善的監管制度,推動Web 3發展。
小組強調,加密貨幣可能具備法定貨幣或投資工具的特質,而非一般商品,必須受到法例規管。長遠而言,小組支持政府繼續加強規管虛擬資產交易,包括場外交易或初始代幣發行(「ICO」)等,提高不法分子利用加密貨幣洗黑錢或犯罪的難度,從而促進虛擬資產市場蓬勃發展。除了虛擬資產外,其他Web 3的應用亦面不少挑戰,例如代幣化資產產權、非同質化代幣(「NFT」)的知識產權問題、區塊鏈被用於儲存個人資料的私隱問題和智能合約合法性等。小組寄望,政府會繼續研究如何完善立法規範及管理虛擬資產以外與Web 3相關的應用,為其發展提供堅實的法律基礎,及為香港Web 3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石。
本報記者
---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