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一名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印度人,因目睹新冠疫情期間無家者乞求飯盒的場面,於是家中開設「阿Nick飯堂」,默默無聞擔起煮飯任務,每周6日風雨不改,游走西九龍各區派飯。受助清潔工或露宿者以為阿Nick是富豪老闆,喚他一聲「老細」,實則他兩度在外國生意生敗,婚姻失敗黯然返港打工,甚至居所亦是向老闆借來,偏偏他堅持行善,感染2名女兒參與,組織一班「聯合國派飯兵團」四處出動,只因他視香港為真正的家。

頂着一個小肚腩的印裔港人阿Nick,說得一口流利廣東話,一家四口居於尖沙咀一個面積約500平方呎的單位,然而屋內有如貨倉,張目所見都是準備派送給露宿者的紙皮箱,有的物資由地下層層疊上至天花,連枱底或雪櫃頂也被佔據,走廊只容一人側身走,找一個睡眠的空間也是捉襟見肘。「我喺大廳瞓做廳長,我兩個女一間房,母親一間房,我邊度瞓都無所謂……有屋有頂OK啦,唔使第二啲嘢。」相比港人置業要求一個獨立睡房,Nick說得很淡然﹕「我唔係嗰啲一定要有好多錢嘅人,我可以幫到人就OK。」

Nick創辦慈善機構Hanuman Charity向弱勢社群派飯,長遠目標是希望有一個舒適空間供露宿者棲身。
Nick創辦慈善機構Hanuman Charity向弱勢社群派飯,長遠目標是希望有一個舒適空間供露宿者棲身。
清潔工德叔(左二)及(右二)女清潔工葉女士盛讚Nick向清潔工派飯是善舉。
清潔工德叔(左二)及(右二)女清潔工葉女士盛讚Nick向清潔工派飯是善舉。
Nick與85歲母親及2名女兒都熱衷幫人,視香港為自己的家。(許文光攝)
Nick與85歲母親及2名女兒都熱衷幫人,視香港為自己的家。(許文光攝)
三父女各司其職,希望籌務更多物資及人手幫忙派飯。
三父女各司其職,希望籌務更多物資及人手幫忙派飯。
NICK組織一班不同國籍的義工四處派飯,受助人包括清潔工。(受訪者提供)
NICK組織一班不同國籍的義工四處派飯,受助人包括清潔工。(受訪者提供)
參與派飯善舉的義工還包括欖球隊The Kowloon Rays成員。(受訪者提供)
參與派飯善舉的義工還包括欖球隊The Kowloon Rays成員。(受訪者提供)
NICK(白衫)組織欖球隊The Kowloon Rays成員為有需要人士派飯。(受訪者提供)
NICK(白衫)組織欖球隊The Kowloon Rays成員為有需要人士派飯。(受訪者提供)
NICK(白衫)組織欖球隊The Kowloon Rays成員為有需要人士派飯。(受訪者提供)
NICK(白衫)組織欖球隊The Kowloon Rays成員為有需要人士派飯。(受訪者提供)
NICK(前左一)的「聯合國派飯兵團」成員來自不同國家,全部均是受他感染主動參與。(受訪者提供)
NICK(前左一)的「聯合國派飯兵團」成員來自不同國家,全部均是受他感染主動參與。(受訪者提供)
NICK會到深水埗、尖沙咀、佐敦及太子等西九龍地區派發物資及飯盒,每周6天風雨不改。(受訪者提供)
NICK會到深水埗、尖沙咀、佐敦及太子等西九龍地區派發物資及飯盒,每周6天風雨不改。(受訪者提供)

行善不離三父女

Nick在香港土生土長,97年往中東杜拜做生意,但12至13年後發現無法持續,要求妻子帶同2名女兒返回家鄉,自己獨赴非洲重整旗鼓。然而當地接連開戰,加上Nick遇人不淑,身家被人騙光,更甚與妻子感情出問題,他成為單親爸爸,獨力帶着2名女兒及年邁母親返港,Nick便替一名印度同鄉打理電子零件生意,由老闆提供單位住宿。

雖然個人際遇不佳,但父母教導及宗教信仰令未有放棄行善。他回港後工餘擔任義工,至2020年初爆發新冠疫情,他獲悉很多非政府機構(NGO)不再派飯,於是走到南昌站附近一處露宿者聚居地方巡視。Nick說﹕「佢哋話幾日冇食飯,俾啲飯我食。」Nick補充鄰近通州街公園情況一樣﹕「全部跑嚟我度話未食飯。」Nick當時覺得很傷心,全世界都知香港有錢人多的是,但仍有人在街上露宿伸手要飯,他趕緊回家並聯絡親戚分頭煮飯,回去派送大約100個炒飯,受助人不消5分鐘便全部吃光,Nick於是決定以社團形式成立非牟利組織Hanuman Charity,開始定期派飯。

現時他每星期6天,無論打風落雨或好天氣,均會來回西九龍不同地點派飯及物資,包括每周合共720個飯盒,連同麵飽、二手波鞋、毛巾、衞生巾等日用品,受助人包括尖沙咀地下行人隧道以至文化中心一帶的無家者及清潔工、深水埗公園的更生人士或毒癮流浪者,以至油尖區內執紙皮的伯伯或雙老長者。Nick每月為此花費近4萬元。有受助人不知道Nick的真名,以為他派飯便是富戶,一見他便招呼稱「老細!」Nick每次聽到便輕輕地笑著回應﹕「早晨呀,食咗飯未呀?」如是者繼續行善工作。

2名女兒受父親行動感染參與派飯,並合力打包食物和飲品。(許文光攝)
2名女兒受父親行動感染參與派飯,並合力打包食物和飲品。(許文光攝)
Nick的家裡滿是一箱箱物資,家中走廊只容一人側身走過。
Nick的家裡滿是一箱箱物資,家中走廊只容一人側身走過。
多箱物資由地下疊至天花板。
多箱物資由地下疊至天花板。
Nick與義工們整裝待發準備派飯。(許文光攝)
Nick與義工們整裝待發準備派飯。(許文光攝)
由尖沙咀下樓,Nick連同兩名女兒及一班義工,沿途運送物資及派飯。
由尖沙咀下樓,Nick連同兩名女兒及一班義工,沿途運送物資及派飯。
Nick於地下隧道派飯後,又趕着上斜坡,輾轉至星光大道及文化中心派發物資。
Nick於地下隧道派飯後,又趕着上斜坡,輾轉至星光大道及文化中心派發物資。

月花4萬元派飯 寧與家人減少外出用膳

Nick起初獨力營運註冊慈善機構,開支巨大,應省得省,與家人外出吃飯次數亦相應減少﹕「好多人都話我傻,之前我大女都話,爸爸你好似黐咗線,你點解要做咁多?」 然而長女Samiha有一次跟父親一同派飯後,改變想法。Nick說﹕「因為佢睇到露宿者好痛苦,嗰啲人點樣瞓街,好多都冇食飯,佢心入邊想做多啲嘢。」他感染2名女兒參與後,甚至組成一支「聯合國派飯兵團」,有香港、西班牙、英國、印度、美國、菲律賓、澳洲等不同國籍人士加入義工行列,尖沙咀的500呎斗室居所既是家宅亦是辦公地點,Nick在家中煮飯、打包食物飲品、存放及整理派送物資,再透過社交媒體聯絡義工,一同落區派飯。

Nick期望長遠透過成立施食廚房(soup kitchen)或休閒中心(leisure center),為無家者締造一個提供食物及休息空間,讓他們有歸屬感。他自言不覺自己偉大,亦不想出名,一心只想Hanuman能夠擴展,只因他早已視香港為家﹕「香港第一,印度第二,香港係我哋嘅屋企,I Love Hong Kong!」廖廖數語概括他對香港的情感。

義工向無家者派飯。
義工向無家者派飯。
尖沙咀執紙皮的伯伯亦是Nick長期幫助的人士。
尖沙咀執紙皮的伯伯亦是Nick長期幫助的人士。
在尖沙咀地下行人隧道的無家者,亦需要Nick幫助才能有新鮮飯餐。
在尖沙咀地下行人隧道的無家者,亦需要Nick幫助才能有新鮮飯餐。
派飯義工包括不同國籍的有心人。
派飯義工包括不同國籍的有心人。
派飯義工包括不同國籍的有心人。
派飯義工包括不同國籍的有心人。
派飯義工包括不同國籍的有心人。
派飯義工包括不同國籍的有心人。
受助人接過食物後吃得津津有味。
受助人接過食物後吃得津津有味。
Nick與義工向星光大道駐紮的無家者派送食物。
Nick與義工向星光大道駐紮的無家者派送食物。
Nick與義工向星光大道駐紮的無家者派送食物。
Nick與義工向星光大道駐紮的無家者派送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