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今年以來由電動車、白酒、樽裝水以至牛肉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減價戰,近日不少餐飲企業亦紛紛宣佈減價,並打出「價格回到十年前」口號,其中「太二酸菜魚客單價跌至7年前」、「鄉村基等多家餐企降價」等話題亦先後登上微博熱搜話題。事實上,部份在港上市的內地餐飲股近期沽壓也沉重,其中九毛九(9922)及呷哺呷哺(520)今年已累跌近五成,藍籌火鍋龍頭股海底撈(6862)今年亦累跌一成。
內地餐飲爆減價戰:
年輕人攻窮鬼套餐 中產出國消費
綜合內媒報道,越來越多年輕人在請客時不再選擇高端餐廳,反而轉向平價好店,更有人在社交媒體上發佈各大品牌的「窮鬼套餐」攻略。同時,在疫情結束後,較有經濟能力的中產階層亦可直接出國品嚐當地美食,令國內餐廳掀起一輪淘汰賽。
此外,有內地網民指出,「如果都是預製菜,為甚麽要花30元去點?品牌與否已經不再重要,性價比才是關鍵」;亦有內地網民稱「吃不起,能在家吃的,絕不出去吃」。
太二酸菜魚人均消費跌穿70元
根據九毛九公告指出,太二酸菜魚今年第二季人均消費錄69元(人民幣,下同),與2017年持平,是公司2019年上市以來第一次降至60元水平;旗下另一品牌九毛九的人均消費則為55元,亦低於去年58元。
至於人氣品牌慫火鍋人均消費亦由2022的128元及2023年的113元,降至最新的104元,翻枱率從去年的一天3.8次降至2.8次。品牌標語亦從「不是米其林,不是必吃榜,服務沒有海底撈好。吃火鍋,你開心就好」一度轉變為「鍋底8元起,葷菜9.9元起、素菜6.6元起、燜飯6元任吃」。
九毛九表示,消費者習慣受外部環境變化影響而改變,餐廳人均消費和翻枱率下跌,從而導致餐廳單店收入下跌。事實上,該公司股價亦不濟,截至本周四收報2.76元,單日跌逾4.8%,今年累計跌幅高達53%。
呷哺呷哺:不搶市場就只有餓死
另一上市餐飲企業呷哺呷哺於今年5月亦宣佈調整菜單,單人餐均價58元、雙人餐均價130元,平均客單價不超過60元,餐單價普遍下調10%以上,集團創辦人賀光啟更曾表示,「整個餐飲市場都在降價,我們不調也不行,這個市場你不搶就只有餓死」。該股周四收報1.26元,單日跌近1.6%,惟今年已累跌近48%。
火鍋店喊出「價格回到十年前」
火鍋龍頭股海底撈方面,客單價從2022年的104.9元降至2023年的99.1元,旗下小嗨火鍋亦宣佈「鍋底回歸9.9元」,該股周四收報12.2元,單日跌近4%,今年累跌逾一成。同業如楠火鍋於5月底亦宣佈開啟門店3.0時代,創造更日常化及大眾化消費場景,將人均消費降至70至80元;陳記順和及八合里牛肉火鍋也相繼打出「價格回到十年前」的廣告,其中陳記順和於7月時就喊出「重回28元鮮牛肉時代」的口號。
此外,快餐店鄉村基也難逃減價命運,宣稱「價格回到2008年」,將原價16元的宮保雞丁飯降至11.99元;而和府撈麵亦在6月份宣布將幾款經典草本湯麵減價,部份產品減幅可達32%。
高端餐廳更慘 上海一年關閉千間
除品牌連鎖店外,一些高端餐廳也被逼捲入減價潮。目前深圳越來越多高端日式料理店推出平價omakase套餐,包括298元的「單人海膽熱狗omakase」及「362元的壽司八貫」等。至於2022年於上海外灘開設、人均消費2,300元的米芝蓮級川菜館,開業不到一年更宣布關店。
根據紅餐大數據顯示,作為餐飲在營總門店數目全國第一的上海,截至今年7月30日,上海人均客單價在500元以上的餐廳佔比,就從去年5月初的1.35%降至0.76%,門店數目減少了1,000間。
事實上,高端餐飲業一直面臨經營壓力。擁有十年米芝蓮餐廳「探店」經驗的美食專欄作家範琛表示,雖然高端餐廳的客單價較高,但難以提高翻枱率,加上菜品製作需要複雜工藝,廚師和員工成本也相對較高,而且裝潢和選址上也有較高要求;相反,品牌連鎖餐飲通常擁有規模化的供應鏈和採購能力,能以更低成本獲取食材和其他物資。
價格戰如洗牌過程 惟非長久之計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亦表示,餐飲企業調整價格符合了行業發展趨勢,也符合了市場對於高性價比的訴求,所以很多龍頭企業整體利潤率也在下降,「這也是一個洗牌的過程,餐飲消費的紅利還是客觀存在的,我長期還是看好餐飲行業」。
不過,有業界認為價格戰並不是長久之計。食品與餐飲産業經營者陳小龍表示,價格戰在短期內可能會吸引顧客,增加市場份額;但長期可能會導致整個行業利潤率下降,影響健康發展,甚至犧牲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最終損害消費者利益和品牌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