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國盃同奧運剛完結,新一季英超今周末就開鑼,作為球迷或者會為無間斷睇波而高興,但球員可能已到臨界點。
世冠盃打足一個月
以往單數年的暑假沒有足球大型賽事舉行,球員都會把握時間放假休息甚至安排私人生活上的大事如婚禮或搬屋等,不過國際足協在2025年6至7月會舉行擴大版的世界冠軍球會盃,就顯示出球壇的商業計算已凌駕於球賽質素。以往這項賽事在12月舉行,多數聯賽有歇冬期,或是亞洲聯賽休季期,而且只有7隊參加,最多只打4場,即使英超球隊正在快車期間,甚至舟車勞頓,但畢竟只是幾場,影響尚可接受。現在新版世冠盃賽期由6月15日至7月13日,差不多等如一次世界盃或歐國盃的日數,都不只是球員體力,其實精神上亦要長期處於備戰狀態,其實極不合理。
國際足協的確有責任推廣足球,當然最直接的,就是舉辦多些有競爭力賽事吸引贊助,然而亦不能忽略保持球賽質素。例如有傳祖迪比寧咸在歐洲國家盃期間一直有服食止痛藥上陣,球迷賽前當然不會知道,所以比寧咸表現不佳被批評在球場隱形是自然不過的事,最終各方都是輸家,不過這種情況其實屢見不鮮。
再想深一層,歐洲足協擴大歐聯等洲際級賽事規模,國際足協又要「唔執輸」將含金量本身不高的世冠盃包裝成年度盛事,根本就是這些機構在權力和市場上的角力,到最後球員福祉必然是放在最低位置。
足球本身有價值,所以周圍才有不同機構想從中撈油水,如果最後由球員自己硬食,沒有人可憐的。加利李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