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積極擴展廚餘收集網絡,已在全港公共屋邨安裝740個智能廚餘回收桶。至今年7月,署方每日收集300公噸廚餘,較去年同期大增7成。有智能廚餘回收桶承辦商表示,回收桶配備消毒、除味、害蟲控制系統等確保衛生,收集到的廚餘會送到政府廚餘處理設施轉化為電力和堆肥。
香港每日有逾1.1萬公噸都市固體廢物被送往堆填區,當中約3成,即3,300公噸為廚餘。為提升家居廚餘回收量,環保署大力加強回收配套,擴大廚餘回收網絡,提速在公共屋邨、大型私人屋苑設置智能廚餘回收桶。
目前智能廚餘回收桶由不同承辦商提供,機身設計稍有不同,但基本功能全部齊備,市民只需認着機身上的魚骨圖案及環保署標誌,即為政府資助安裝或提供的智能廚餘回收桶。
智能廚餘回收桶具備6大功能,包括配備智能傳感器,可量度廚餘重量,消毒、除味、害蟲控制系統等確保衛生,背後亦有大數據系統支援整個廚餘回收網絡及連接「綠綠賞」積分系統;而所有廚餘會送到政府廚餘處理設施轉化為電力和堆肥。
機身設計便民 具備防蟲除味功能
智能廚餘回收桶承辦商AI CAT負責人尹嘉樂表示,回收桶的投放口離地1.05米高,頂蓋配備防夾手安全功能,亦設有感應燈照明,方便夜間進行回收,而每個回收桶配備容量達120公升內桶,足夠60至70戶家庭使用,由於內桶更換次數不限,因此每日每個智能廚餘回收桶,可以收集的廚餘量也是無限制。
智能廚餘回收桶亦設有智能傳感器,測量廚餘高度及重量,當感應到廚餘量達約七成滿,系統將自動提醒相關清潔人員提前安排更換內桶。內桶滿載時,回收桶屏幕會顯示「暫滿」,方便清潔人員及居民清楚廚餘回收桶的狀態。
對於收集廚餘時衍生的衛生問題,尹嘉樂解釋,內桶為密封設計,可阻隔氣味;機身亦內置除臭裝置,定時噴灑除臭劑,亦配合抽風系統和活性炭過濾器,能有效減少食物殘渣產生的異味。同時,回收桶內置超聲波驅蟲器,可有效趕走害蟲。
為更有效率監察逐漸增加的廚餘回收量,每部智能廚餘回收桶均連接到大數據平台。另一承辦商Cornerstone執行董事劉偉恩表示,收集到的數據有助分析居民回收廚餘習慣、參與率及趨勢等,從而更好地規劃廚餘回收。承辦商亦會不時為智能廚餘回收桶進行升級,包括安裝新型天線,更換更耐用的門蓋配件等,以提高智能廚餘回收桶運作的穩定性和耐用性。
至於市民回收過程亦相當簡單,只需用「綠綠賞」手機App或實體卡上的二維碼在機身的鏡頭前掃一掃,智能廚餘回收桶的頂蓋打開後就可倒入廚餘。回收完成後,「綠綠賞」積分就會自動儲入帳戶,儲夠積分便可以兌換食品和日用品。
現時九龍城德朗邨設有八個智能廚餘回收桶,邨內清潔工梅姐分享,居民普遍養成定時回收廚餘習慣,清潔團隊掌握了居民回收規律,甚少出現「爆滿」情況。她又指,居民清楚廚餘回收規則,如生、熟、吃剩或變壞的食物可回收,水分過多的廚餘或容易混入的非廚餘物質(例如一次性餐具餐盒)就不宜放入桶內。此外,清潔工人會用漂白水抹乾淨桶邊位置,機身上的消毒洗手液和除臭劑亦都會定時補充,以確保環境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