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國家自主研發的「蛟龍號」深海載人潛水器於西太平洋完成首個由國家支持的國際深海科研考察航次,昨日起由「深海一號」科考船攜同,一連三日訪港。它們今(24日)早上由南丫島一帶出發,約早上8時於尖沙咀海運碼頭停靠。這次是「蛟龍號」首次訪港,也是國家深海大洋領域科考船時隔18年再訪香港。靠岸時,「深海一號」船員向岸上傳媒揮手致意。

「蛟龍號」 由「深海一號」科考船攜同。歐樂年攝
「蛟龍號」 由「深海一號」科考船攜同。歐樂年攝
「蛟龍號」 由「深海一號」科考船攜同。歐樂年攝
「蛟龍號」 由「深海一號」科考船攜同。歐樂年攝
「蛟龍號」 由「深海一號」科考船攜同。歐樂年攝
「蛟龍號」 由「深海一號」科考船攜同。歐樂年攝
紋龍號位於深海一號內部。歐樂年攝
紋龍號位於深海一號內部。歐樂年攝
「深海一號」船員向岸上傳媒揮手致意。歐樂年攝
「深海一號」船員向岸上傳媒揮手致意。歐樂年攝
「深海一號」訪港,船員向岸上傳媒揮手致意。歐樂年攝
「深海一號」訪港,船員向岸上傳媒揮手致意。歐樂年攝
「深海一號」訪港,船員向岸上傳媒揮手致意。歐樂年攝
「深海一號」訪港,船員向岸上傳媒揮手致意。歐樂年攝
「深海一號」訪港,船員向岸上傳媒揮手致意。歐樂年攝
「深海一號」訪港,船員向岸上傳媒揮手致意。歐樂年攝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科大校長葉玉如、中小學生代表等一眾人士在岸邊歡迎「深海一號」及「蛟龍號」靠岸,其後一同登上「深海一號」參觀,並聆聽科學家分享國際深海科研考察成果。

香港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連同學生一同上船參觀。歐樂年攝
香港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連同學生一同上船參觀。歐樂年攝
香港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連同學生一同上船參觀。歐樂年攝
香港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連同學生一同上船參觀。歐樂年攝
卓永興與學生一同上船參觀。歐樂年攝
卓永興與學生一同上船參觀。歐樂年攝
卓永興與學生一同上船參觀。歐樂年攝
卓永興與學生一同上船參觀。歐樂年攝
3名受邀的學生上船參觀。
3名受邀的學生上船參觀。
鄭同學期望上船了解其研究成果。歐樂年攝
鄭同學期望上船了解其研究成果。歐樂年攝
左起蘇同學,黃同學。
左起蘇同學,黃同學。

卓永興:政府將繼續與内地攜手推動深海生物多樣性保護

卓永興致辭時表示,「蛟龍號」這一次訪問不僅標誌着國家在載人深潛科考技術的重大進步,也充分體現了中央政府對香港海洋科研發展及生態保育的關心和支持。這次訪問,航次科學家將參加由本地大學主辦的「數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國際研討會。這不僅是一次交流科研成果的機會,更讓更多香港市民,尤其是年青人,認識到國家在深海大洋事業中的卓越發展,激發大家對海洋研究的關注和熱情。未來,香港特區政府將繼續與内地攜手,共同推動深海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並積極發展海洋經濟,提升競爭力及促進永續發展,為香港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他希望,香港社會各界好好把握是次機會,深入了解海洋科學的發展,亦希望是次活動能夠啟發更多香港年輕人投身於深海研究,及積極參與國際深海大科學計劃,為實踐海洋命運共同體、構建美好的地球家園貢獻力量。

籌辦今次「蛟龍號」訪港活動的科大校長葉玉如表示,冀活動讓本地科研人員及年輕人更深入了解海洋保育的重要性,並透過和科考團隊交流,認識國家在深海科學研究和國際治理領域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推動香港參與國家海洋科技創新,為推動全球海洋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歐樂年攝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歐樂年攝
「蛟龍號」訪港籌委會主席錢培元。歐樂年攝
「蛟龍號」訪港籌委會主席錢培元。歐樂年攝
科大校長葉玉如。歐樂年攝
科大校長葉玉如。歐樂年攝
全國人大常委兼立法會議員李慧琼。歐樂年攝
全國人大常委兼立法會議員李慧琼。歐樂年攝
科大籌辦的「蛟龍號」訪港活動歡迎儀式。歐樂年攝
科大籌辦的「蛟龍號」訪港活動歡迎儀式。歐樂年攝
科大籌辦的「蛟龍號」訪港活動歡迎儀式。歐樂年攝
科大籌辦的「蛟龍號」訪港活動歡迎儀式。歐樂年攝

「蛟龍號」訪港籌委會主席錢培元表示,「蛟龍號」順利完成首次國際航次後,訪港進行科學交流,可令香港市民了解國家在推動認識海洋的努力,更重要是展示國家海洋研究實力。他提到,國家申請「聯合國海洋十年大科學計劃」時,一些外國人士對計劃的國際化程度有懷疑,而國際航次順利完成,向國際社會證明中國有能力執行好真正的國際互助,「國家全心全意推動國際互助,透過國際互作和國外科學家一起了解海洋,認識海洋,將來我們可以更好地保護和利用海洋。」

隊伍有18名科研人員 包括3港科學家

剛完成的首個航次,乃首次有多國科學家參與設計、採樣和科研工作的國際聯合航次。隊伍有18名科研人員,包括3名香港科學家,以及來自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亞、新加坡、墨西哥、哥倫比亞、孟加拉和尼日利亞等八國的科學家。此外還有來自中國內地海洋研究機構的7名科研人員。

航次首席科學家許學偉表示,一共45日的國際航次中,「蛟龍號」連續開展18次載人深潛,獲得617件寶貴的深海生物樣品。他提到,「蛟龍號」內部許多設備如推進器、相機等都是國產,作業能力不斷提升,「能讓我們走得更穩,跑得更快,看得更廣,看得更清。」

許學偉續指,在海底生物類群研究方面,航次對位於西太平洋麥哲倫海山鏈幾座主要海山進行系統梳理,對海底生物類群及分佈規律有初步認識,「之後會開展陸上實驗分析,期待有更多科學研究成果。」他亦說,首次下潛時,看到海山底部有大量「海洋雪」懸浮在海底表面,這些深海顆粒物是海底底層生物重要食物來源,「看到後,我感覺到生命非常美好,在這樣一個詩情畫意的背景下。」

「蛟龍號」訪港籌委會主席錢培元。歐樂年攝
「蛟龍號」訪港籌委會主席錢培元。歐樂年攝
航次首席科學家許學偉。歐樂年攝
航次首席科學家許學偉。歐樂年攝
黃同學表示,參觀了船上駕駛室、樣本室、餐廳等,對樣本室印象深刻。
黃同學表示,參觀了船上駕駛室、樣本室、餐廳等,對樣本室印象深刻。
蘇同學則對餐廳印象深刻,指「國家現在的條件越來越好,在船上也可吃到在陸地上吃到的食物,令我很佩服。」
蘇同學則對餐廳印象深刻,指「國家現在的條件越來越好,在船上也可吃到在陸地上吃到的食物,令我很佩服。」
鄭同學非常佩服船上科學家不顧危險深潛,形容活動令他更想成為科學家。
鄭同學非常佩服船上科學家不顧危險深潛,形容活動令他更想成為科學家。

受邀登船學生燃點科研夢

另外,3名中小學生受邀登上「深海一號」參觀。福建中學附屬學校六年級學生黃同學表示,參觀了船上駕駛室、樣本室、餐廳等,對樣本室印象深刻,「看到許多採集自深海的生物,如海百合、海星、珊瑚等。」他稱長大後想做科學家,而活動令自己對海洋及科學更有興趣,「(未來)我可能會像這些科學家發明先進潛艇和載具,都可能只是發明一些更方便的小儀器,令老百姓和街坊生活得更好。」

同樣就讀福建中學附屬學校的六年級學生蘇同學表示,對「深海一號」的餐廳印象深刻,「國家現在的條件越來越好,在船上也可吃到在陸地上吃到的食物,令我很佩服。」她稱,希望從事海底生物研究工作,以往覺得夢想遙遠,但今日見到科學家踴躍解答問題,感覺離夢想又近一步。

香港華仁書院中一學生鄭同學表示喜歡科普內容,而「蛟龍號」是中國首個可以下潛至7000米水深的載人潛水器,對它首次訪港感開心,期望上船了解其研究成果,又指親眼見到7000米級別的國之重器「蛟龍號」,印象最深刻,「平時大家都在維基百科,或郵票上才見到」。他亦說,非常佩服船上科學家不顧危險深潛,形容活動令他更想成為科學家,「將來有機會在軍事領域,不論在航天或科技,為中國的國之重器盡一分力,為祖國貢獻。」

記者:蕭博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