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Next

11歲的羅興亞女孩艾拉(Kismat Ara)為逃避針對其族群的暴力,數年前隨家人從緬甸家園逃難至鄰國孟加拉,棲身在科克斯巴扎爾(Cox’s Bazar)難民營。一晃數年,艾拉對緬甸只剩下一段模糊的記憶,包括那個用木頭搭建、很溫暖的房子,還有一個可以玩耍的花園,她說:「但難民營只是一個避難所,並非一個家。」

緬甸暴力對待

科克斯巴扎爾依山而建,是世上最大的難民營。這片竹枝與布臨時搭建的居所中,收容了約100萬羅興亞人;據聯合國截至今年6月的數據,當中52%為兒童。在環境惡劣的難民營中成長的艾拉,對當年在緬甸受暴力威脅的恐懼仍揮之不去,她說:「我記得叔叔被綁架時的恐懼……即使現時身處難民營,被抓走的恐懼始終陰魂不散,爸媽不讓我跑得太遠。」

羅興亞人原是居於緬甸的少數族群,大多是穆斯林,但該國則是一個以佛教徒為主的國家。上世紀60年代初起,雙方開始持續發生衝突,緬甸當局其後更修改法律,不承認羅興亞人為該國民族之一,令他們成為無國籍者,失去公民身份和權利。2017年8月,緬甸軍方對若開邦(Rakhine)的羅興亞人發動歷來最大規模的暴力行動,造成數以千計的人死亡,超過70萬人從該國逃往孟加拉。

●生活在科克斯巴扎爾難民營的數十萬羅興亞兒童缺乏適當教育的機會,前景渺茫。(無國界醫生圖片)
●生活在科克斯巴扎爾難民營的數十萬羅興亞兒童缺乏適當教育的機會,前景渺茫。(無國界醫生圖片)

危機7年未解

7年過去,羅興亞人面對的危機依然未解。營內的兒童缺乏適當教育,還面對疥瘡、食物不足和營內暴力事件的威脅;青年與成人無法離開營地,也無法獲得就業機會。沒有公民身份,沒有難民地位,沒有光明前景,只能依靠人道援助生活──這就是羅興亞人面對的困境。

困境中,仍然有羅興亞人盼望有一天能安全地重回緬甸家園,包括年過六旬的梅魯拉(Melua)。當提起遠在緬甸的家園,梅魯拉總是止不住淚雨,儘管思鄉情濃,但她說必須在安全的條件下回家:「必須要保證我們的安全,而且不受歧視,讓我們有公民權利以及下一代有受教育的機會。」

●難民營內的衞生惡劣,加上居住環境擁擠,容易導致疥瘡等疾病爆發。(無國界醫生圖片)
●難民營內的衞生惡劣,加上居住環境擁擠,容易導致疥瘡等疾病爆發。(無國界醫生圖片)

若開邦暴力肆虐

正當羅興亞危機上月步入第7年之際,緬甸北部若開邦亦再陷入暴力當中,影響生活在當地的各個民族,而留在該處生活、多年來飽受迫害的羅興亞人更首當其衝。這輪衝突再次觸發逃亡潮,大批羅興亞人逃往孟加拉尋求安全及醫療護理。

上月,無國界醫生在科克斯巴扎爾難民營治療至少83名因暴力受傷的羅興亞病人。他們跨越邊境求醫,傷勢包括槍傷、地雷炸傷致殘等。無國界醫生將不論國籍身份,繼續為所有抵達孟加拉並前往其醫療設施的傷病者提供急需的醫療護理,更重要的是,國際社會應正視羅興亞人面對的困境,作出有意義的支援和應對,以免同類的傷痛重複出現。

●緬甸北部若開邦近月陷入衝突之中,影響包括羅興亞人的各個民族。一名羅興亞男人在逃往孟加拉的路上被炸傷,失去了一隻腳,他正在無國界醫生的醫療設施內接受治療。(無國界醫生圖片)
●緬甸北部若開邦近月陷入衝突之中,影響包括羅興亞人的各個民族。一名羅興亞男人在逃往孟加拉的路上被炸傷,失去了一隻腳,他正在無國界醫生的醫療設施內接受治療。(無國界醫生圖片)

無國界醫生應對羅興亞危機

無國界醫生在緬甸、孟加拉和馬來西亞為羅興亞族群提供醫療護理,例如門診診症、產前護理、針對性暴力和基於性別暴力的治療等支援。組織曾在緬甸若開邦北部營運14間流動診所,隨着近月的衝突升溫,無國界醫生被迫在6月暫停在當地的醫療工作。

●在科克斯巴扎爾難民營,無國界醫生開設診所為羅興亞人提供醫療護理,亦為病人進行健康推廣活動。(無國界醫生圖片)
●在科克斯巴扎爾難民營,無國界醫生開設診所為羅興亞人提供醫療護理,亦為病人進行健康推廣活動。(無國界醫生圖片)

 

文章刊於中學學生報《S-file公民社會》2024年09月25日專欄「知識無國界」。

延伸閱讀:

知識無國界|水利衞生攻略 無國界醫生 應對缺水危機

知識無國界|《怒海茫茫》難民悲歌 歐盟政策剝削地中海移民

知識無國界|COP28氣候峰會 MSF籲國際增援脆弱人群

知識無國界|加沙衝突 走在生死邊緣的孩子

知識無國界|蘇丹衝突半年 掀大規模逃亡潮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