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首場文憑試已在今年4月舉行,考試及評核局日前為教師舉行簡報會,簡介今年考生表現。今年考生於第一題有關「中國教育發展和綜合國力提升」範疇表現最佳,短題目和文章式提問,平均分為65%;第二題「人工智能的應用與資訊素養」的3條短題目和文章式提問,平均分只有52%。有別於通識教育科,公民科設有多項選擇題,5條選擇題合計平均分為78%,即平均考生答錯約一題。
本報記者
考評局昨將簡報會的簡報資料上載互聯網,試卷主席在簡報會形容考生整體表現令人滿意,大部分考生理解題目要求,以及涉及的課題和相關知識,但有小部分考生運用資料時解說不足,或在抄錄和引用資料後,未能運用資料建構論點,認為考生要進一步提升運用資料的能力和論證能力。簡介會上亦介紹試卷題目,並表示題目上的關鍵詞。
多項選擇題 平均錯一題
公民科整體考生的達標率為93.7%,當中,學校考生的達標率為94.1%。考評局透露,第一題考問「中國教育發展和綜合國力提升」,考生整體表現「良好」,至於其餘兩題的表現則「令人滿意」。分數方面,5條多項選擇題中平均分為78%,即平均得3.9分,答錯約一題。至於其餘短題目和文章式提問,考生同樣在第一題表現最佳,平均分為65%,即8.45分;第二題「人工智能的應用與資訊素養」,平均分只有52%,即7.28分;第三題平均分則有56%。
簡報列出各題目的考生作答示例,包括0分示例。在第二題b部,考生要指出人工智能安全以外的兩個重點國家安全領域,有考生誤將「國民身份認同」和「國防實力」當作重點國安領域,該題2分全失。
示例中亦包括不少未如理想的作答示例。有考生回答第一題d部時,解釋科技和文化發展如何展現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援引中國的5G網絡發展,以及香港中西文化交匯的特質,被指有部分答案內容未能扣題(not relevant enough),在4分中只得2分。有考生作答同一題時,提到發展經濟可提升國家硬實力,擴展貿易關係、對抗貿易戰和應對國際貿易衝突,論證文化發展如何展現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時,則提到有外國將中國新年列為法定假日。答案被指內容空洞,例子欠清晰,同樣只獲2分。
部分答案未能扣題失分
有考生作答第二題d部、論證現今民眾需要資訊素養時,解釋因「起底」情況會傷害他人,因此人們要具備資訊素養,又提到現時資訊氾濫,「沒有資訊素養的人可能把錯的資訊傳播開去,導致人人都以為是真,引起眾多市民恐懼」,評語稱考生解釋不充分,雖然能運用資料部分要點,但不全面,8分中只得3分。簡報亦列出考生的滿分示例,有以英文作答的考生在第二題d部全取8分。